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5-23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古神话开始,文学叙事就与“英雄”主题结缘。自此以后,“英雄”叙事绵延不绝。当今的网络小说也不例外,在续写“英雄”传奇的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此前文学作品的叙事风貌。

多数以男性为主的网络小说的主人公首先不是渴望成为英雄,而是渴望成为强者。在小说中,他们一路“打怪升级”,由弱变强。促使他们不断变强的原因,未必是特别神圣的目标,而是试图自我保护进而守护自己亲近的人。推动大多数以男性为主的网络小说叙事发展的基本矛盾,是越来越强的敌对势力与不断提升自己的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一般不会像此前文学叙事中的“英雄”那样,基于世人认可的道义、使命而自觉奉献、牺牲,促使主人公行动的是自我保护意识。

在《巫神纪》《武动乾坤》等作品中,主人公与自己关切之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无形中他的责任变大了,要守护的人变多了。因为要守护亲近之人,他们自愿肩负起责任,甚至不惜牺牲自我。当然,结局往往是主人公历尽艰辛,守护了整个星球,乃至宇宙。可以说,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强者”,而是升华成了“英雄”。

新时期以来,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人们认可的“英雄”不再是“完人”,而是像一个“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家宁可将“英雄”塑造成有缺点的人。如果说之前文学作品的英雄塑造方式是不断增强英雄人物的“圣性”的话,那么,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的英雄塑造方式则是在“圣性”之外,重新让英雄人物恢复“凡性”。当今的网络小说则更进一步,让英雄人物的“凡性”中还保留一点“平庸性”。例如,有些作品会塑造无意成为英雄的英雄、甚至逃避成为英雄的英雄。

网络小说“英雄”叙事出现变化不是偶然的。首先,网络小说终究是“爽文”,是让喜欢流连于网络的普通大众产生“爽感”阅读体验的创意写作。小说的主人公一开始被设定为弱者,就是为了符合普通大众的社会体验。主人公一路将欺压弱者的人打倒甚至消灭,读者的“爽感”因此不断延续和提升。其次,从读者需求角度来看,网络小说的“英雄”叙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英雄”的呼唤和渴望。当下,部分文学作品对英雄形象进行凡人化处理。网络小说的“英雄”叙事也受到了这一写作倾向的影响。普通民众一直是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的。在这方面,中外的神话、传奇故事中有不胜枚举的例子,网络小说的“英雄”叙事不过延续和发展了这一叙事传统。

网络小说延续和发展“英雄”叙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网络文学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网络小说的“英雄”叙事内含的正确价值观会影响其他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传达,同时,也会帮助读者建构正确的价值观。而在网络空间这片虚拟的、也是新型的社会空间中,网络行为亟须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因此,网络小说延续和发展“英雄”叙事,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也呼唤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英雄”时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塑造英雄应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使命担当,网络小说中的“英雄”叙事有助于我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同时也可促进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摘编自周兴杰《网络小说中的英雄叙事》)

材料二: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应用。与传统叙事相比,网络文学呈现出从原子叙事到比特叙事、从精英叙事到草根叙事的变化。有些研究者用视觉化、游戏化、平面化等术语概括网络文学叙事的特征,突出它“另类”一面。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确实有一定的消极色彩。但是,它的积极一面也不容忽视。不论是军事小说中的英雄气概,还是武侠小说中的人文思想等都有激励上进、丰富人生的作用。

网络文学的“正能量”叙事和文学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当前,网络文学本身已经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分支,一个主要以专业文学网站为依托,在商业运作介入之后,写手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占据了各大文学网站的排行榜;与此同时,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的普及,非商业性网络文学变成广大手机用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又形成了以即时通信服务为依托的一个分支。

作为深受公众欢迎的一种网络文化,网络文学以上述两个分支为基点,可以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正面作用。

对内来说,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和传统民间故事有着天然联系,也具备密切结合当下城市生活、及时反映人们情感的特点,从而可以对现实发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对外来说,依托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文学,也是网络用户和文学读者形成跨文化印象的一种重要途径。当然,发挥网络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应当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如我们的课本里“阿凡提借锅”的故事就被某些美国孩子误解为阿凡提是贪图小利、不讲信用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成立是需要具体条件的。

尽管网络文学更看好轰动效应、热点排行,但如果没有根性的文化作为基础,轰动效应很快就会被忘却,热点很快就会冷却。显然,网络文学要向着世道人心的精神建构自觉努力。传播媒介的进步催生了网络文学,但网络文学毕竟是文学,它无法摒弃审美表达和价值阐述。对网络文学所蕴含的“精神能量”,我们不能无视。

(摘编自黄鸣奋《网络文学的正能量叙事和文学一脉相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众对英雄的需要和呼唤,一定程度上为中外神话、传奇故事、网络小说中英雄叙事提供了现实需求,有利于英雄主题文学的发展。
B.为了响应总书记有关英雄的重要论述,促进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网络小说中的英雄叙事与传统文学相比有了新的变化。
C.网络文学叙事相较于传统文学叙事,虽有“另类”的方面,但一些网络小说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人文思想等对当下人们具有积极影响。
D.无论是从对正能量叙事的弘扬,还是从长期发展来看,网络文学都应紧抓根性文化不放松,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叙事历史悠久,从上古神话传说开始,英雄主题就在不同时代文学艺术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B.矛盾冲突可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敌对势力愈来愈强大与主人公能力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则是以男性为主的网络小说叙事发展的基本矛盾。
C.网络社会空间的虚拟性、新型性等特征导致了人们的网络行为失范,而网络小说“英雄”叙事在对人们进行正确价值观引领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D.网络文学的两个分支虽然依托的媒介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能发挥出正能量,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合材料一,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多数网络小说中的英雄叙事”范畴的一项是(       
A.《冒牌大英雄》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他却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拯救了自己、亲人,还拯救了整个国家。
B.《诡秘之主》中的小市民克莱恩加入维护城市秩序的值夜者行列,从守护城市到守护国家、守护世界,走到与恶魔抗争的前沿阵地。
C.《莽荒纪》的主人公纪宁自身资质一般.在现实困境之中,最终肩负起维护家园、世界以及宇宙和平的任务。
D.《英雄争霸传》中的王凡自小胸怀大志,为人仗义疏财,武艺非凡,披靡天下,后对抗卫国,大败卫军,立下赫赫战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网络小说英雄叙事有什么特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2021-12-24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英雄

古 昊

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点着烟,沉默了一会儿,把问题抛给我。

云峰是个沉闷的人。他调进我们栖霞寺管理处一个多月了,才说了不超过10个字。平时,我和云峰在寺院里察看时,他总是会和虔诚的香客们一起双手合十,跃念着什么。直到一场午雨后,他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我才知道,他默念的其实是一个名字:小陆。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我没有主动问他。

但对于云峰的疑问,我真的入心了,上网查阅资料,据有死亡体验的人描述,人在死前会有飞翔的感觉,身边会出现鸽子或者大雁,甚至会有祥云。

真的吗?云峰听了,眼睛紧盯着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我不相信,只是嘴上没说罢了。云峰把烟头在烟灰缸用力掐灭,又拿起茶杯浇了些水说,我跟你说说小鹿吧。

他应该活在舞台上,而不是战场。云峰说的是他的战友小陆。云峰说他平时喊他其实叫的是小鹿,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手脚修长,走起路来脖子笔挺,步态轻灵,似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飞起来。

那时,三年兵云峰和新兵小鹿,并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走进战火硝烟。那时,连长和指导员正在描绘开水渠、种大棚蔬菜的宏大蓝图,准备送小鹿到农校学习果树种植,让云峰去买十来头小猪养起来,让战士们多吃猪肉,多吃果蔬。

第二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没啥两样,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柔的。而千里之外的边防线上,天空已经失血,硝烟弥漫,满目荒芜。二连接到上级命令:准备上前线轮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官兵们迅速转入战前训练,卧雪爬冰,风从身上刮过的时候都是带刀带刺的,每天早上的五公里全副武装,到达终点时,鞋子里能倒出水来。他们还学了几句缴枪不杀、放下武器这样的洋话,这些都是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才能用得上的话,简短却滚烫有力。小鹿学得快,心里却更添了几分紧张。看着小鹿时常紧闭的嘴角,云峰忍不住想笑。

云峰本就是个黑大汉,三个月的集训下来,变化并不大,小鹿白净的脸已经变得粗糙干裂。早上,又一趟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云峰扔给小鹿一根红塔山抽一支,解乏。小鹿朝天上吐出一口浓痰,却软塌塌地摆手。云峰就笑:抽吧,上去了,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小鹿没想过能不能回得来的事情,他是一心想着要去农校的。但小鹿还是接过烟,这是他抽的第一根烟。小鹿吧唧着嘴,那种表情,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乏。

6月的雨天,二连跟随大部队的车队从驻地出发,路两边的树,急匆匆地向后跑去。在雨停之后,云峰看见小鹿悄悄地抹眼泪,自己不禁眼眶也湿了。他们都没有把要上战场的事告诉给家里,云峰知道,小鹿肯定也是想起爹娘了。

汽车改换列车,列车又改换汽车,从雨天驶过晴天,从土路驶上盘山路。凌晨时分,部队到达驻守阵地。这里是一个山窝,周围山峦叠翠,雾气弥漫,凉风习习,站在山脚,人就像跌落在海底。战争是个坏孩子,你不知道它啥时候就怒火冲天。当第一颗炮弹在掩体外爆炸,把碗口粗的松树削成两截时,云峰的耳膜似乎要震破了,小鹿眼睛紧紧盯着那半截树桩,脸色苍白。

战争就这样急速抵近。云峰和小鹿分在一个战斗班,冲锋陷阵,吃饭睡觉,两人形影不离。几天摸爬冲杀之后,小鹿慢慢地松弛下来,烟一根一根地抽着,把云峰的那句话挂在嘴上,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

那晚上,只容得下两人的掩体外,月亮格外温柔,月光洒满一地,难得的宁静,云峰很快就睡着了。云峰的梦里没有战争,只有几头小猪崽在哼哼。

天热起来了,丛林里的蚊子倒不是最难受的。对小鹿来说,战场的尸臭味是最让他难受的。一场战斗下来,残肢、血流的血腥味道,会像鸟爪一样挠嗓子眼儿,而不是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简单。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官兵们抓紧时间吃饭。对战士们来说,猪肉罐头就是美味了。小鹿打开罐头,边吃边从外面走进掩体,鼻子左闻右闻的,今天的尸臭味咋这么重呢?

云峰瞄他一眼,你看看你肩膀。小鹿一扭头,脸都黑了,敌人的一小块残肉正落在肩膀上。小鹿扔掉手里的罐头,哇哇地,将嘴里的那口午餐肉全吐了,脱下衣服扔到边上。光着膀子的小鹿,闪电一样的疤痕,从肩膀划到腰眼上。那以后,小鹿的胃里就没有过肉了。

阵地继续向前推进,战斗越来越惨烈。树梢的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小鹿和云峰从左右两侧向高地匍匐,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

一朵云在树梢躲避的当儿,一枚炮弹在小鹿身边炸响。云峰眼睁睁地看着,小鹿被掀到空中,人被拦腰削成了两截。半空中的小鹿,没有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在空中喊叫,而是静默的,就像刚刚抽过一根红塔山后的沉默——不仅会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峰虽然是个沉闷的人,但提起小鹿,他有说不尽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痛失战友后浓浓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B.战争的实况,远超影视剧里的描述。与丛林里的蚊子相比,一场战斗下来残留的各种味道,更让小鹿感到难受。
C.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云峰和小鹿却在战争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冲锋陷阵,血腥中包含温情。
D.云峰和小鹿没想过要走上硝烟战场,他们当兵,只是想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做一名合格的后勤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抽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云峰和小鹿在战场上抽烟,主要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
B.“闪电一样的疤痕”,看似闲笔,却写出了战士的伤残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烈。
C.“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文章以疑问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结尾想象小鹿被炸到空中时有鸽子、大雁、祥云出现,照应前文,结构完整,也体现了主题。
8.文章以“我的英雄”为题,请分析其内涵意蕴。
9.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试举三例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024-01-1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賙宗族朋友,暨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坛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坛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族人曰C是儿爱我D如此E多知F孝养我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善赋诗”的“善”与《劝学》中的“积善成德”的“善”意思不同。
B.“为人直其枉”的“枉”与《短歌行》中的“枉用相存”的“枉”意思相同。
C.“不惑传注”的“传”与《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的“传”意思相同。
D.“纭就询其故”的“就”与《劝学》中的“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B.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2024-01-1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四千里”“五六年”两个数量词,从空间和时间落笔,写出诗人离家之远、战乱之久。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互呼应,传达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这种举动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1-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