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天津 高三 三模 2024-05-26 36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启动发掘,神秘的古蜀文化【甲】“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人们将对历史的崇敬、对文化的自信、对民族的认同寄托在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乙】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为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故宫上元夜, 的灯会惊艳全国;《国家宝藏》里,前世今生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跳出综艺的视野,我们发现文化的火热其实早已融入生活。      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它们或许藏在仰韶文化、守在夏商起源里,或许等在长江流域、存在吴越历史中。【丙】商鼎周彝、秦俑汉陶、晋帖唐画等……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而我们要做的,      要唤醒沉睡的文明,      【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自信地走向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光溢彩   浩渺   不是        而是B.熠熠生辉   浩渺   不只是     更是
C.熠熠生辉   浩瀚   不是        而是D.流光溢彩   浩瀚     不只是   更是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3.选文中画波浪线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4-05-25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图1

(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

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

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

(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近年来,IP的升级迭代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开拓了新赛道。从文学IP影视化到影视作品IP化,再到影视IP商业化,影视IP产业链被重塑,影视IP资源的价值被整个市场评估重视。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衍生品首日销售收入破千万元;《大鱼海棠》上映2周,其衍生品销售总额超过其电影制作成本:电视剧《庆余年》手游、动画片《中国奇谭》冰箱贴……在优质内容的助推下,文化消费的新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这是生产端与消费端“双向奔赴”的结果。一方面,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开发过程更加科学。另一方面,年轻群体的IP周边消费习惯被逐渐培养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购买单一产品,而是更追求对文化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在社交场景中的仪式感分享。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云南大理的旅游业,今年春节各地游客赶赴沙溪古镇“追风”,打卡电视剧取景地,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间慢生活、蓝天白云下四季如春的好气候。可以说,借由IP带来的粉丝黏性和情感属性,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情感投入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打造IP新场景,流程化、规模化各个环节,实现业态组合,构建商业模式,才能让IP影响力转化为持久的消费潜力。

我们缘何愿意为影视周边产品埋单?因为珍藏的是一份文化记忆,收藏的是一种共情的价值认同。让“长尾效应”惠及整个产业,方是影视业长久健康发展之路。归根结底,好内容、好故事依然是打造现象级产品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影视IP商业化遵循的是商业逻辑,更是内容生产逻辑。

(取材于人民网《影视周边产品还需锻造“长尾效应”》,有删改)

4.结合材料对“长尾效应”(“长尾理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长尾效应是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为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而提出的理论。
B.图1中的“短头”是指主流热门产品,“长尾”是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
C.长尾理论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产品的信息化发展而逐渐扩大,促进了消费者选择权的增加。
D.长尾理论强调规模经济的重要性,解决了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图书馆通过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阅读需求,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
B.优质内容助推文化消费的新产业链加速形成,体现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双向奔赴”。
C.影视周边产品的热销主要依赖于消费者的情感投入和粉丝黏性,与产品的质量关系不大。
D.借助“长尾效应”,立足好内容打造现象级影视周边产品,可以推动影视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6.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头   家庭阅读点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B.头部   乡村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C.短头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D.头部   民间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2024-05-2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①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①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节选自《国语·周语中》)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礼,于斯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隧:隧礼,古时天子下葬的礼制。②不佞:不才。③大物:最高礼仪。④改玉改行: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的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朝换代。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词义相同。
B.属,连接,与《赤壁赋》中“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的“属”词义相同。
C.徒,仅仅、只,与《孔雀东南飞》中“徒留无所施”的“徒”词义不同。
D.区区,小、少,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区区”词义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隧                                        用亡郑以陪邻
B.而班先王之大物赏私德             木欣欣向荣
C.犹是姬姓也                              属皆且为所虏
D.先王礼,于斯尽矣!                 不知东方既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B.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C.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D.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10.对选文中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与《左传》同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B.《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光,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为同一人。
C.公、侯、伯、子、男,是周天子封赐贵戚功臣的由高到低的五种爵位。
D.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桓文”;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为同一人。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之后提出“请隧”,僭越礼制,体现了材料二中的“周道日衰,纲纪散坏”。
B.周襄王面对晋文公的“请隧”,有礼有节地加以拒绝,尽管言辞十分坚决,但是不许之意却非常委婉。
C.材料二中随着周王朝气数每况愈下,法纪朝纲散乱无序,礼制从总体上丧失了十之七八。
D.材料一以记叙为主,通过对话展现双方的立场;材料二以议论为主,阐释了名分在礼制中的重要作用。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添天下?
(2)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
13.结合文本一,概括周襄王是如何拒绝晋文公“请隧”这一要求的?
2024-05-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杂兴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雨过偶书①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①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后因反对派阻挠被罢免,出知江宁府,本诗是他到江宁任上后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诗开篇两句运用比喻,将浮云比作车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浮云的形态。
B.曹诗前八句借“浮云”间接抒情,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联想丰富,构思巧妙。
C.王诗首联写雨,“需然”写其来势,“洗尘寰”写其作用,极言雨之酣畅。
D.王诗托物言志,借“雨”“云”“风雷”等自然景物表达自己被罢免后的忧愁与痛苦。
(2)“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请概括两首诗中作者分别借“浮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4-05-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很多文人墨客都抒发过对于生命的看法。孔子《论语》用“朝闻道,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于至高真理的追求甚于生命;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生命和自然一样是无穷无尽的;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对生死、寿命长短的感慨;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借助“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发出了自己蔑视权贵的生命呐喊。

2024-05-25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