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贵州 高一 期末 2024-05-23 1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摘编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材料二:

一个人要形成一种读书观,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一是喜爱读书。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作为一生的习惯,甚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经常读书,持之以恒,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懂得读书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要读”的一种自觉。二是读好的书。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一些读书的体会和经验,能把这些体会和经验上升到一种读书认知,知道读什么书、读哪些书,哪些书是“好”的,它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境界、格局有帮助,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这是“我知道读什么书”的一种理性选择。三是擅长读书。也就是形成了一套读书的经验与方法。如果读了不少书,但没有形成认知、经验与方法,没有达到理性自觉,何谈有读书之道、有读书观?擅长读书,这是一种我知道“怎么读”的“高峰体验”。四是善于用书。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有助于分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既会读书,又善于把读书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读书与实际活动的互动,这实际上是读书的一种延续。这是一种对“读在于用”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自觉。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提出了他的一种读书观。这种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关于“读书之用”,他简明扼要地概括为:“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关于“读书之选”,他明确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关于“读书之法”,他讲得很直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他还强调读书要与讨论、作笔记结合起来:“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则可使人严谨”;关于“读书之辨”,他讲得清楚明白:“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唯英明容智者运用读书”,“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大部分人都读过书,都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其中一部分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有读书的活动和经历,但对读书只有感性上的感知,而没有通过对读书活动和经历的思考与反思,而达到理性上的认知,也没有把读书看作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没有形成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怎样用书”“如何传道”等问题的系统看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之道或所谓的“读书经”。

(摘编自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读书,但所谈内容完全不同,材料一谈了读书时出现的流弊,材料二谈了读书观的形成。
B.材料一认为书多了容易使读者不专精,更容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这表明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容易。
C.材料一指出,许多人为装点门面而读书,读书以多为贵,不求甚解,这种人治学则自欺欺人,做人则趣味低劣。
D.材料二认为培根的读书观可概括为读书之用、读书之选、读书之法、读书之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中,我们只有具备了读书的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
B.我们只会读书还不行,还要善于用书,因为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去运用它。
C.关于读书之法,培根认为不同书有不同阅读方法,读书要与作笔记等结合。
D.一些人没形成自己的读书观,只在于读书没从感性的感知达到理性的认知。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第一段采用总分结构,先指出读书有两大流弊,然后对其依次展开论述。
B.材料二在论述读书的四个基本条件时,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论证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C.材料一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破立结合,提出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彻底的观点。
D.材料二第三段采用例证法,详细论述培根的读书观,为读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4.材料一的论证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陈明想通过阅读书籍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请你结合材料给他提几条读书建议。
2024-02-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铁生

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

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至少有十几层。二华那小子整天迷迷糊糊的,没记清楚过什么事,不过,也许是自己记错了?他还是八年前腿没坏的时候去过。那时候他才二十岁,跟小刚现在一般大。他还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大概并不止十几层,什么地方还种着一些冬青树……每次回忆都是到这儿就断了。也许那不是在体育场?也许是电影院?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

小刚叹了口气:要是再有一张票就好了。

小刚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还从来没到这边儿来过呢。

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山子忽然转过脸来说,带些笑容,在这之前他一直木然地望着很远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净想好事儿。小刚说。虽然这么说,却也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

拼了命你也未必买得上。

提前一个星期我就上售票处窗户底下坐着去!支个帐篷。小刚脸上也现出笑容:亲眼看一回世界杯赛,这辈子也值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小刚说。

梦?

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

山子心里的一下子,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数不清有多少层,像一座山。自己往上跑,跑,一步三级,跑得好累呀,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看见了一片绿色的草坪。不,不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几个后卫,又过了守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笑着在草原上奔跑。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

车流、人流越来越稠密了,都朝那个方向浦去。望得见体育场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表明小刚、山子胳膊健壮,更突出了二人对观赛的渴望。
B.小刚“笑容慢慢变得僵硬”是因为担心山子到时反悔,直接来抢夺自己手中的票。
C.山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突出了他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来过体育场的心疼。
D.山子对体育场的记忆有些来自他曾经的梦境,梦中他攀登了体育场很多很高的台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厌其烦地铺陈山子“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这种心理活动描写既能突出山子对观赛的极度渴望,也能反衬他自身现实与想象的差距。
B.小说善于留白,写至“望得见体育场了”戛然而止,不直接写小刚和山子能否进入体育场观看球赛,给读者造成悬念,留下思考的空间。
C.本文和茹志鹃《百合花》都以事物名字为标题,标题事物都有象征作用,“足球”象征着对中国足球的美好憧憬,“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的纯美。
D.本文和作者的《我与地坛(节选)》文体不同,但都通过残疾人的视角直接观察、感悟人生,都在朴素的语言中,流露出美好诚挚的感情。
8.小说结尾,在和山子的最后一番对话中,小刚的思绪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梦,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刚说梦,山子忆梦,请探究“梦”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4-02-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文本二:

读柳宗元传

王安石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注】①质:典当,抵押。②诩诩:讨好取媚的样子。③八司马:指因参与唐顺宗时掌权者(即“用事者”)王叔文发起的永负革新被贬为司马的八个人,包括柳宗元、刘禹惕等。
10.文木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尤贫A力B不能者C令D书E其佣F足相当G则使归H其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长官称侍郎。
B.京师,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一般指国都,也用于指称天子的军队,文中是前一意思。
C.白,文中指告诉、禀告,与《赤壁赋》   “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白”意思不同。
D.名,文中指姓名,与《琵琶行(并序)》“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名”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年间,柳宗元从永州被召回,接着又被贬到柳州,他按照柳州当地风俗,制订了教谕和禁令,还亲自讲授和指点他人写文章。
B.柳宗元再次被贬刺史时,刘禹锡也同时被贬,柳宗元哭诉刘禹锡父母健在,不能跟着刘禹锡去更远的播州,愿意拿自己的柳州去换。
C.柳宗元冒着风险为同陷困境的刘禹锡求情,文本一认为,这显示出柳宗元的节操义气,这让那些翻脸不认人、落井下石的小人感到惭愧。
D.文本一“用事者”即文本二中所说的王叔文,文本一认为柳宗元是因王叔文而获罪,文本二认为柳宗元等八人是受了王叔文的诱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
14.文本二说柳宗元“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文本一是如何来表现柳宗元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2-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本诗约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作于杭州,当时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写下这首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西湖之景,先对湖上风光做总体评价,向读者传达一种整体特色美。
B.诗人目光由远及近,由高而低,或写远景,或写近景,层次分明,清晰明快。
C.诗人以幽丽的笔触,华美的词句和新奇精妙的比喻,写出西湖盛春景物之美。
D.诗人一改前面对西湖美景的直接描写,结尾变换章法,来直接抒发留恋之情。
16.诗人描写了“画图”的哪些具体景象?请简要概括。
2024-02-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善用白描手法描写恬淡的田园风光,他的《归园田居(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写村落、炊烟就体现了这一风光特点。

(2)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想象,描写了曹操当年顺江东下时壮观的行军场景。

(3)小刚写文章写到即使自身先天条件不好但如果能坚持下去也能成功,此时他可以引用《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

2024-02-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溪入谷,我们二人慢慢地走着,谈着,走到九溪十八涧的口上的时候,太阳已经斜到了去山不过丈来高的地位了。在溪房的石条上坐落,等茶庄里的老翁去起茶煮水的中间,向青翠还像初春似的四山一看,我的心坎里不知怎么,竟充满了一股说不出的飒爽的清气。忽而嘘朔朔朔的一声,在半天里,晴空中一只飞鹰,像霹雳似的叫过了,两山的回音,更缭绕地震动了许多时。我们两人头也不仰起来,只竖起耳朵,在静听着这鹰声的响过。回响过后,两人 地将视线凑集了拢来,更同时破颜发了一脸微笑,也同时不谋而合地叫了出来说:真静啊!”“真静啊!

我们喝着清茶,不知不觉,竟把摆在桌上的四碟糕点都吃完了,老翁看了我们的食欲的旺盛,就又推荐着他们自造的西湖藕粉说:我们的出品,非但在本省,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称赞、邮购的,两位先生冲一碗尝尝看如何?

大约是山中的清气,和十几里路的步行的结果罢,那一碗藕粉,竟使我们嚼出了一种意外的鲜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忽而的一声鸣叫,在半天里,晴空中一只飞鹰叫着,两山的回音,更缭绕地震动了许多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4-02-1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辣真的太爽了,对于喜欢吃辣的人来说,水煮鱼、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火锅……简直是痛,并快乐着

辛辣的食物不仅能让菜肴味道加倍,常吃辣。首先,补充维生素C。辣椒可是蔬菜中的维生素C之王,不同品种的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依次为甜椒、彩椒、小红尖辣椒、青尖椒。其次,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潜在的保护心脏和抗肿瘤作用,食用辛辣食物可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尤其是心脏病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再次,。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辛辣食物与高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辣椒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管舒张,从而对高血压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有助于减肥。辣椒素干预可作用于脂肪组织的辣椒素受体,抑制脂肪合成和预防肥胖。所以吃的辣能提高代谢,;但是很多人吃的辣比较油腻,反而可能发胖。

虽然研究表明常吃辣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过度吃辣反而会导致口腔溃疡、胃疼、腹泻和疾病发生,妨碍健康

20.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反而可能发胖”中加点的“可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树随时有被风吹倒的可能。
B.这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C.他可能正在来的路上。
D.你可能为我捎点东西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Ⅱ中,小刚和山子腿脚残疾,却对足球情有独钟。对此,有人认为,他们敢于挑战身体的残疾,发展自己的爱好,爱好与自己身体不相符的运动,值得尊敬;也有人认为,他们的爱好欠妥,不切实际,应该做与自己身体相匹配的运动,不然会吃苦头;还有人认为,只是单纯一种爱好,充实一下心灵,给心灵一个安慰而已,不必较真。

对此,大家的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2-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史铁生(1950-2010)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韩愈(768-824)  应用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白居易(772-846)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词的语境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