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二模 2024-05-26 1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响应流程闭环。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得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更容易遭受极端天气的威胁和影响。极端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互动关联的复杂因果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韧性城市系统能增强城市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的能力。因此,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灾制宜,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治理能力,是摆在全球各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城市政府依靠扎实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做到对极端天气知己知彼,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对极端天气的首要基础。城市政府要着眼于历史、现在、未来,对数百年以来自己城市发生过的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异常或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等数据落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和系统掌握城市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发生演变的时空规律,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类型、可能造成的各项损失,以及应对过程中薄弱的环节,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针对最有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最可能受损的地理单元和社会群体,制定最高效的物资储备方案和应急预案等各类治理方案。

提高城市建筑、生命线工程系统、灾害防御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安全性能,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硬实力”。大中城市政府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全方位打造亲自然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大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根源上减少污染、脱碳化、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气候融资”建设,加大城市各类道路桥梁隧道、老旧建筑物、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等生命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中使用抗风、抗洪、抗旱、抗震等技术,提高硬件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综合利用遥感、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技术等,加大城市数字动态感知体系的布局和建构,平时就要及时感知、掌握重大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在遭受极端天气灾害袭击时保持“铜墙铁壁”。

科技支撑、动态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是应对各种极端天气灾害的不二法门。有效防范极端高温、极端严寒、特大暴雨等,离不开“高精尖”的灾害信息数据分析和动态模拟以及预警预报。城市政府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应变性和应急响应能力,如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及时预警预报极端天气。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渠道将警报信息全面传递给市民,让市民第一时间获得可能发生极端天气灾害的关键信息,为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体的防灾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摘编自陶希东《建设韧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
B.“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
C.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
D.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及范围更广。
B.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颠倒。
C.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方案。
D.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
3.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     
A.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
B.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
C.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
D.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对全市5个行政区的老建筑进行加固系统、抬高房屋、置换空间、异地搬迁等多方式改造,同时提高新建建筑的防洪标准和防风韧性。
4.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
B.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C.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
D.“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穿事件始终。
5.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尼都萨满是我父亲的哥哥,是我们乌力楞的族长。

我有一个姐姐,叫列娜。那年秋天,列娜病了。她躺在狍皮褥子上昏睡着。父亲请尼都萨满来给列娜跳神。他一边舞蹈一边唱着,寻找着列娜的“灵魂”。后来他突然倒在地上。他倒地的一瞬,列娜坐了起来朝母亲要水喝,还说她饿了。而尼都萨满苏醒后告诉母亲,一只灰色的驯鹿仔代替列娜去一个黑暗的世界了。母亲拉着我的手走出希楞柱,我在星光下看见了先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小驯鹿已经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了。我还记得第二天鹿群回到营地的时候,那只灰色的母鹿不见了自己的鹿仔,它一直低头望着曾拴着鹿仔的树根,眼里充满了哀伤。从那以后,原本奶汁最旺盛的它就枯竭了。直到后来列娜追寻着它的鹿仔也去了那个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汁才又泉水一样涌流而出了。

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途中,由于连续两天没有打到猎物,要被活活地饿死了。我们不得不靠近额尔古纳河,用冰钎凿开冰面捕鱼来吃。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哲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在那个夜晚,姑姑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祖先们被迫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众多的氏族都在岁月的水流和风中离散了。

在勒拿河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放养驯鹿。我从来没有见过哪种动物会像驯鹿这样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它们虽然个头大,负载着很重的东西,但非常灵活。它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等名贵药材,可换来我们的生活用品。罗林斯基是个俄国人,他每年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他上山给我们送来的是酒、面粉、盐、棉布以及子弹等东西,下山带走的则是皮张和鹿茸。他很喜欢列娜,每次上山,总要给她单独带一样东西,刻着花纹的铜手镯啦,或是小巧的木梳子。

列娜离开我们的那一年,正是打灰鼠的季节。那时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已经好几天没有走出希楞柱了。所以当尼都萨满说那一带灰鼠少了,要搬迁的时候,父亲是反对的。我看见父亲和尼都萨满发生正面冲突。想着尼都萨满能在跳神的时刻让灰色的驯鹿仔死去,我很担心他会用那样的办法在一夜之间把父亲弄得无声无息了。我把这想法对列娜说了,列娜说,今晚咱们跟着他睡,这样就能看着他,不让他跳神。

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时,尼都萨满已经起来了,他在煮鹿奶茶。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我和列娜在那里吃了早饭。列娜接连打着呵欠,面色发黄,她悄悄告诉我,她一夜没睡,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起来跳神,所以一直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看着他。

我们按尼都萨满的意愿,离开了旧营地。搬迁的时候,白色的玛鲁王走在最前面,其后是驮载火种的驯鹿。再接着是背负着我们家当的驯鹿群。男人们和健壮的女人通常是跟着驯鹿群步行的,实在累了,才骑在它们身上。

列娜平时爱骑一头白花的褐色驯鹿,可那天她要把鞍桥搭在它背上的时候,它一矬身闪开了,不肯为她效力的样子。这时那只奶汁干枯的灰驯鹿自动走到列娜身边,温顺地俯下身,列娜什么也没想,顺手就把鞍桥搭在它身上,骑上去。列娜骑着的驯鹿开始时是走在我前面的,可走着走着,它就落在了后面。列娜在我前面的时候,我见她的头老是一点一点的,似乎在打瞌睡。

我们从太阳当空的时候出发,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才到达新的营地。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已经能看见在树丛中窜来窜去的灰鼠了,尼都萨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在大家把驯鹿身上的物品卸下来,男人们准备搭建希楞柱,女人们划拉了干枯的树枝,把火笼起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列娜不在营地。我呼喊她的名字,可是不见回音。父亲一听说列娜不见了,就去找她骑乘的那头灰色驯鹿。驯鹿在,不过它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垂着头,看上去很哀伤。父亲和哈谢意识到列娜出事了,连忙各自骑上一只驯鹿,沿着原路去寻找列娜。母亲看着列娜骑过的驯鹿,大约想起了它的鹿仔曾代替列娜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如今列娜从它身上失踪了,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我们在营地盼着列娜归来。把天给盼黑了,把星星和月亮盼出来了,直到深夜,父亲和哈谢骑着驯鹿才回来。他俩找到早已冰凉的她,就地把她葬了。父亲说,他找到列娜的时候,她紧闭着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好像在做一个美梦。她一定是睡熟了,才从驯鹿身上掉下去,跌到柔软的雪地后,接着睡下去。她是在睡梦中被冻死的。

此时那头灰色的驯鹿又有奶了,它的奶对母亲来说就像噩耗一样,她每天都要蹲在它身下狠命地挤奶,恨不能立刻把它挤得干枯。灰驯鹿终日哆嗦着腿忍受着。

春天的时候,罗林斯基骑着马来到我们的营地,当他知道列娜已经不在了的时候,脸立刻就阴沉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他带着一捆又一捆的灰鼠皮离开营地的时候,我见他把一样东西挂在了一棵小松树上。我发现那棵树在一闪一闪地发光。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面小圆镜子,它一定是罗林斯基带给列娜的礼物!镜子里反射着暖融融的阳光、洁白的云朵和绿色的山峦,那小小的镜子似要被春光撑破的样子,那么的饱满,又那么的湿润和明亮!

列娜消失的那天晚上,我心里难受,就是哭不出来。我没有想到凝聚到这面小小的圆镜子里的春光,竟然把我淤积在心底的泪水给淘了出来,我放声大哭着,把树上的鸟都惊飞了。

(摘编自迟子建同名小说)

【注】①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其民族的百年历史和文化变迁。选文背景是19世纪初。②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③鄂温克族人将其祖先称为“玛鲁”,视其为族人的保护神。搬迁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是被选出来驮神像的“玛鲁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文部分围绕列娜,描述了中俄边界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依为生,为了生存不时迁移的游猎生活。
B.列娜善良、天真,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跳神伤害父亲而彻夜未眠,这一点赢得俄国商人罗林斯基的喜欢,他常单独给她小礼物。
C.鄂温克人信奉玛鲁神和萨满教,搬迁时由“玛鲁王”驮着玛鲁神像走在队伍最前面,遇到重大事件要听从萨满的意旨。
D.鄂温克人生存环境恶劣,有严寒天气的威胁,更有异族对他们生存领地的侵占,导致众多氏族离散,生活艰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年届九旬的“我”的口吻来讲述一个民族生存现状,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而且使故事显得既亲切感人又沧桑久远。
B.列娜平时骑的褐色驯鹿不为她效力,于是她换骑了灰色驯鹿,后来还在驯鹿上打瞌睡,这些情节为后文列娜的死埋下了伏笔。
C.选文用词精妙,例如“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中的“舔”,“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中的“走斜”,这些用语都自然贴切,生动传神。
D.小说客观真实地描写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状态,人物与场景描写细腻,用笔冷静,充分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
8.驯鹿在鄂温克人心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中结尾部分描写了镜子里反射着的饱满明亮的春光景象,这样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拜庐江太守。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贯,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郡阳贼帅,使作内应。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侵晨A进攻B蒙C手执枹鼓D士卒E皆腾踊F自升G食时H破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文中指感到危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的“危”用法不同。
B.即,指当即、立即,与《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中的“即”词义相同。
C.薄,文中指费用很少,不多,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不同。
D.备御,文中指防备,具体指吕蒙为抵御曹操的进攻而向孙权建议的计策和做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向孙权详细介绍了皖县的情况,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了皖县,在向诸将询问计策时,吕蒙与诸将的看法不同。
B.吕蒙年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偷偷地跟随姐夫邓当讨伐山越,被邓当发现了也不回去,邓当只好向吕蒙的母亲告状,母亲也阻止不了他。
C.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吴国边境,吕蒙予以正面回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而他的部下则扶老携幼投降吕蒙。
D.庐陵贼寇闹事,诸将讨伐却不能擒获贼寇,孙权认为诸将都比不上吕蒙,再次命令吕蒙讨伐贼寇,吕蒙对贼寇区别对待,斩杀了首恶分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
(2)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14.吕蒙在“知彼”方面善于抓住关键并想出相应对策。请简要说明。
2024-04-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雪晴

欧阳修

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

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

风光变穷腊,岁律新阳月。

冻卉意初回,绿醅浮可拨。

人闲乐朋友,鸟哧知时节。

岂止探芳菲,耕桑行可阅!

【注】①此诗大概作于诗人任职颍州太守期间。②绿醅:未滤过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③阅:巡视,检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悠悠”“滟滟”既写出了野水缓慢流淌、西溪之水盈溢的特点,又具有音韵之美。
B.虽然朝阳初升,但是“宿云”“荒台”“残雪”等意象又营造了阴沉、荒凉的氛围。
C.腊月已过去,初春已到来,诗歌通过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出初春雪后放晴的景象。
D.诗人善于抓住初春景象的特点来描写,如描写冻僵的花卉已经慢慢恢复生机等等。
16.作者的《醉翁亭记》贯穿一个“乐”字,这首诗歌也贯穿一个“乐”字。在本诗中,作者为什么而乐?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亦有此意。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 。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     ),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 ③     ,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20.下列诗人的诗句最适合填到括号中的一项是(     
A.欧阳修口中的“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B.李商隐口中的“榴枝婀娜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D.司马光口中的“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化石”植物通常______:一是起源古老,分类系统位置孤立;二是形态特征从一个较为久远的地质时间点到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三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分布于一个或多个狭小区域。

“活化石”植物具有______。相比化石,“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此外,许多“活化石”植物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例如,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可以食用;杜仲的树皮是重要的中药材。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化合物可能仅存在于“活化石”植物中,______,这些化合物可能难以再次获得。

与其他植物相比,“活化石”植物的野生植株数量非常少,且因分布于一个或者多个狭小区域,野外灭绝的风险更高。它们的形态特征长期稳定、遗传多样性低,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较低。所以,保护“活化石”植物刻不容缓。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  迟子建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陈寿(233-297)  《三国志》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欧阳修(1007-107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连贯  熟语(含成语)  词的语境义选择+表达
21-220.65选用句式  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价值理念  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  个人 他人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