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三 一模 2017-06-13 1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也可贪恋烟火,(yān)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B.2016年度新疆棉总产量较去年下降已是板上钉(dìng)钉的事实,棉减产已成定式;关键问题是具体下降幅度以及对市场供需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
C.待更阑人静,许先生便取来一沓(dá)泛黄的信纸,尔后在窗前坐定,时而托腮冥想,时而捋( luō)着两撇胡子,似有所得,这样一直持续到晨光熹微。
D.干枯的河床,龟裂的土路,堆满砂石的便道……空气稀薄(bó)地带无尽的荒原里,大自然成为主宰,我们好比蝼(lóu)蚁般划过这人迹罕至的土地。
2017-06-0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一书相当全面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态度。在他看来,中国与欧洲正好代表了世界的两极。[甲]两地相较,可以说各有长短,无分轩轾;欧洲人长于思考,而中国人善于观察。如果说我们在手工艺技能上与之相比不分上下,而在思辨科学方面略胜一筹的话,那么在实践哲学方面,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乙]他认为,“人类最大的恶源自人类本身”,以至“人与人相互为狼”,这是最大的愚蠢。谁来匡正它呢?他认为唯有中国! [丙]他认为中国人尊敬长辈和老人;中国的等级观念不像欧洲那么森严,比如农民与仆人之间平等相待,完全可以与欧洲贵族的所有社交礼仪相媲美。“而达官显贵之间的交谈也温文尔雅,从不侮辱对方,即使有愤怒之情,也不诉于辞色,这跟欧洲大不一样。”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分轩轾B.相形见绌C.温文尔雅D.诸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017-06-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其全球销售总额虽然占不到10%,不过非中国的企业,必须要与以中国政府为后盾的企业合作,才能持续接触到中国的买家。
B.近期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检查发现,大多数5A级景区能够坚守国家标准并达到细则规定的服务软硬件指标,保持了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
C.自2013年开始,顺丰控股整合了嘉达快运、顺丰物业等公司,并开始打造包括存储、运输等环节在内的物流全产业链,并开始进军电商、生鲜、金融服务等。
D.《通知》指出,各要素市场要加大风险防控意识,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突出风险防控重点,全面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假如你是导游李明,将组团到绍兴一日游,请你于出发前一天将下表内容,以群发短信的形式告知旅客,不超过100

车型/号

发车时间

集合地

到达时间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宇通/

浙B2888

6月1日

7:00

嘉兴客运中心

6月1日

9:00

6月1日

19:00

鲁迅故里、沈园、兰亭

2017-06-0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6. 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为《舌尖上的中国》写一段美食推荐。

要求:①以一种家乡美食为例;②运用多种(两种以上)感官描写;③语言生动形象,字数不少于100字。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______________

2017-06-06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假山?西方建筑前一般有雕塑,多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的形象;而中国人的建筑没有这种东西,但一般都有假山。假山就是中国建筑前的雕塑,其中含有深邃的思想追求。瘦、漏、透、皱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大巧若拙


       我很喜欢明代计成的一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纲领之一。我将它归纳成两个要点就是:第一,遵循自然,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第二,最关键的就是规避人工秩序。
       第一个要点:遵循自然。中国人遵循自然,但并不代表中国人认为自然美比人所创造的事物美,才更重视自然美。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他特别欣赏外界自然物。他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山水连绵,使我欣欣然而乐,这是庄子在写自然美,他特别欣赏山水自然美,觉得山水能够愉悦情境,但是,庄子接着说,“而乐又未毕也,哀又继之”。就是说,高兴还没有高兴完,哀又继之。所以细致咀嚼庄子哲学可以体会到,他绝对不是欣赏外在自然胜过人的内在的美。中国美学的主脉中也没有这个思想。我们今天讲“天人合一”,也不是对外在自然物的重视,而忽视对人本身的重视。我们今天讲中国画的概念,杰出代表就是水墨山水画。不画人而画山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外在自然物更感兴趣,而是因为山水画是人心灵的象征,一片山水就是一种心灵的境界,重视山水画,是对人内在觉性的重视。
       第二个要点:规避人工秩序。为什么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要留下人的痕迹呢?要痕迹全无,何以人所创造的痕迹这样不堪?问题症结就在这里。人所创造的东西,不能露出人工的痕迹,不能露出知识的痕迹、技术的痕迹。不是外在自然物比人高明的问题,而是要突破秩序,突破知识,突破各种规矩,而导向对人的内在心灵的体会。

这两个要点——遵循自然和规避人工秩序,归到一点就是人的心灵的体验,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讲归于人心灵体验的问题。大巧若拙,并非是对美的东西的排斥,而是对与美丑相对的知识性的规避,对人类在美的名义下泛滥着欲望的洪流的规避。

人类打着审美的名义,恣肆泛滥人的欲望,破坏这个世界,已经走得太远了。打着审美这样一个旗号,吃要吃最好的,住要住最好的,消化要消化最好的东西。人审美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审美到玉,和田就变成沙漠;审美到家具,亚马逊雨林也要遭殃。中国古代历史上,要讲审美,乾隆是最知道审美的,他把天下好画全归在他那个地方,题了几万首诗在这些好画上,糟蹋那么多东西。所以,走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它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实的体验。

7.下列对文章中“大巧若拙”的内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遵循自然,重视人的内在觉性。
B.规避创造,导向体会人的内心。
C.突破规矩,摒弃一切人工痕迹。
D.放弃目的,追求人内在真实体验。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喜欢在建筑前放置假山,西方人则放与宗教有关的人物雕塑,这和中西方的文化观念、思想追求不同密切相关。
B.庄子是自然主义者,也是真正懂得欣赏自然的人,他可以做到在欣赏自然中感受自然、体悟生命、释放心灵。
C.计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句,强调一切艺术创造虽然都是人作的,却都要模仿自然,力求形象逼真的艺术效果。
D.作者认为,人类只有远离私欲和功利,真正理解“大巧若拙”的美学意义,才会对自然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破坏。
9.一句话概括“虽由天作,宛自天开”的最关键要点,并说说这一审美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2017-06-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