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承恩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末 2017-09-29 34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最      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        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            引人注目       排山倒海
B.洞察              备受瞩目       铺天盖地
C.瞥见              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
D.洞察              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2016-11-18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四海涌春潮,莺歌燕舞”是央视春晚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最好的一句(        
A.南北响鞭炮,迎新辞旧B.九州起龙图,呈祥献瑞
C.华夏沐龙光,安居乐业D.中华开盛世,物阜民安
2016-11-18更新 | 10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南京市江宁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2016-11-18更新 | 1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等五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5. 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非所敢望也,敢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   容:打扮
B.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    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D.非所敢望也,敢腹心      布:袒露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是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饰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曾先后臣服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3)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016-11-18更新 | 72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部分高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论语》)
2017-09-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承恩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她问:“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他幽幽地说道:“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妻子问:   “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母亲笑笑说:   “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她对你好吧!”他使劲地点点头。母亲说:“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他问母亲:“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母亲迟疑了一下,说:   “结,还是很厚的一层。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 “快进去,快进去!冻着!”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去南方吧,南方不冷。”母亲摇摇头说:“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   “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间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像什么?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12.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A.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
B.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
C.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
D.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13.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14.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834次组卷 | 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中原名校度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6.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17.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18.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2016-11-18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江都中学高三开学适应性练习考试语文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容易(0.94)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家庭与事业,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5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6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65对联选择题
40.85得体  谦敬误用选择题
50.64图文转换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6-90.65《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0.4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2-15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16-180.65冯骥才(1942-)  时评论述类文本
六、作文
190.94写作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