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 高二 期末 2018-07-20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吾国人没幻想又找不到人生。老杜抓住人生而无空际幻想,长吉(李贺)有幻想而无实际人生。幻想中若无实际人生则无必要,故鬼怪故事在故事中价值最低。《聊斋》之所以好,即以其有人情味,其鬼怪皆人化了。

长吉有幻想,而幻想与人生不能成为一个,不能一致,若能则真了不起。

杜牧说长吉诗“《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理”总合内容、感情、思想、智慧……《离骚》有幻想故怪奇,亦有理——感情、思想;贺之理不及《骚》,而幻想怪奇方面表现于文字者过之。杜牧所谓“《骚》有以激发人意”,此非刺激,乃引起人印象。《离骚》是引起人一种印象,李贺是给予。

“博罗老仙持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长吉《罗浮山人与葛篇》),他人绝无此等句。此为其幻想。诗人之幻想颇关紧要,《离骚》上天下地,鞭箠鸾凤,此屈原之幻想也。但诗人的幻想非与实际的人生联合起来不可,如能联合才能成永不磨灭的幻想,否则是空洞,是空中楼阁。德国歌德《浮士德》中之妖魔虽是其幻想,乃其人生哲学、人生经验;但丁《神曲》游地狱,上天堂,亦其人生哲学、人生经验,故能成为伟大的作品;鲁迅是写实派,《彷徨》尤其写实,此书以《离骚》中句置于书之前面而能得调和。

幻想是向上的,人生是向下的观点,不可只在表面上滑来滑去。而向下发展需以幻想为背景,向上发展亦需以观点为后盾。观点是实际人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幻想说严肃一点便是理想。人生总是有缺陷的,而理想是完美的。诗人不满于现实,故要求理想之完美。

长吉诗幻想虽丰富,但偶见奇丽而无长味,必得根植于泥土中,所开幻想之花才能永久美丽。出淤泥而不染才可贵,豆芽菜根本不在泥土中,可怜淡而无味。极美丽的花朵其肥料是极污秽之物。

长吉幻想极丰富,可惜二十七岁卒,其幻想不能与屈原比,盖乃空中楼阁,内中空洞。不过长吉除幻想外尚有特点,即修辞之功夫:晦涩。晦,不易解;涩,不好念。诗本应该念着可口,听着适耳、和谐,表现易明了。但长吉诗可读,虽不可为饭,亦可为菜;虽不可常吃,亦可偶尔一用。晦,可医浅薄;涩,可医油滑。李贺诗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决不致油滑腐败。

(节选自顾随《诗书生活·长吉诗的幻想》)

1.下列对于李贺诗作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贺的诗虽富于幻想,但缺少对实际人生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诗作显得空洞。
B.李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表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精神,是从极污秽之物中开出的
极美丽的花朵。
C.作者认为“理”总合内容、感情、思想、智慧等,而李贺诗缺少这方面的内涵和意蕴。
D.李贺诗在超现实的想象方面是超群绝伦的,但诗味不深,诗境不广,这也与其一味超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贺的诗虽然因为晦涩而显得不易解,不好念,但既深刻又严肃,细读之下就觉得韵味十足。
B.歌德、但丁等伟大作家的创作都告诉我们,只有将诗人的幻想与实际的人生紧密
结合,幻想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C.鲁迅把《离骚》中富于理想的句子置于《彷徨》一书的前面,说明鲁迅虽是在写实的作品中也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D.作者认为幻想不能脱离实际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幻想,同时,实际人生亦须有幻想的背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的幻想有甚于屈原,但其诗远不及屈原,因为他的幻想“乃空中楼阁,内中空洞”。
B.李贺诗歌创作中存在不足,这也可能与他的年龄有关,如果生命更长些,或许就不会有这个缺憾了。
C.诗中之幻想应该是虚而实的东西。杜牧说李贺诗“《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而辞或过之”,这见解是精辟的。
D.人生总是有缺陷的,而理想是完美的。李贺不满于现实,故他的诗歌中只有怪诞奇丽的幻想而没有实际人生。
2018-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4.对文章的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段运用细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
B.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C.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D.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作者在对中药铺的回忆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B.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C.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D.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                                      湮:堵塞
D.岁大饥                                          直:一直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
2018-07-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11.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
12.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018-07-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7)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思念之情。
2018-07-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名校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我省选手周洋以其兔起鹘落的超越,最后时刻超过韩国选手沈石溪,成功卫冕。
B.席远丘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他在任三年,致力整顿吏治,发硎新试,百姓深获其利。
C.李老师不辞辛劳地教授学生知识,没日没夜地加班批改作业,每天都过着飧饔不继的生活。他不求回报,只为了教育好每个学生。
D.英国金融时报网19日报道说,乌克兰与克里米亚分居异爨,标志着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对另一个欧洲国家领土的吞并。
2016-11-18更新 | 7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