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一 期中 2018-12-05 2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lòng)堂       (liáo)廓     (pǐ)            (xiào)母     (chēng)目结舌
B.(qiú)劲            (lìn)       (chuàng)伤   (gě)          huò)然开朗
C.青(xìng)       (yī)          (pōu)        (wǔ)视          面面相(qù)
D.粗(kuǎng)     (cuán)射       (è)止            (yà )        (jiǒng)然不同
2018-12-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加思索        一筹莫展        哀声叹气          终身难忘
B.绿草如荫        相濡以沫        文采菲然          理屈词穷
C.黯然神伤        巨星陨落        引吭高歌          计日程功
D.嘻笑怒骂        蓬头垢脸        纷至踏来          叱咤风云
2018-12-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018-09-29更新 | 479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八创(受)                         持干金之资物(钱币)
B.刑人如恐不(尽,用尽)     沛公则车骑(放弃)
C.秋毫不敢有所(亲近)        失其所(结交)
D.引其匕首秦王(掷击)        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2018-12-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加点字都属通假字的一组是                                                                         
A.厚遗秦王宠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距关,毋内诸侯进兵北略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016-11-18更新 | 69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名校
6.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郑人②太子之 ③封之 ④素留侯张良
⑤臣之 ⑥芷阳间行 ⑦缒而出 ⑧使使以大王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2016-11-18更新 | 8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7.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巧于应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不善用人。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跟善于利用项羽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B.《荆轲刺秦王》围绕一个“刺”字展开,其中人物的描写和场面的描写都栩栩如生。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题目,主要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有删改)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9.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10.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11.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理预案,一个个处理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13.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14.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 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       谢:道歉,谢罪
C.老臣病悖乱                 罢:通“疲”
D.李信果秦军                 辱:使……受辱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谢病          不如善遇之
B.寡人不用将军计          其无礼于晋
C.归老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
D.荆数挑战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9.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⑶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2018-1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我”坐在溪边,看到前山乌云骤雨,而自己所在处阳光灿烂。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自己头上。
C.第四句写天色渐晚,再加上前山黑云笼罩,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
D.这首诗生动写出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E.诗人通过“坐看”“忽惊”动作神态的变化,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特点。
21.请赏析一二句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
2018-12-05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2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思路急转由梦境到现实,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匠心独运地把无形的离别化为有形,有声,有实的实物。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苦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鲁迅用来赞扬青年学生在真理和正义面前具有不怕牺牲精神的句子,不过它也可以启迪我们,真正勇敢的人面对苦难时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正视和乐观。
2018-12-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         ,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词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创造出社会价值和是否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         ,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         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而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B.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而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C.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更在于是否吸引眼球、引人发笑。
D.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更在于是否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历时间的沉淀。
24.下列在文末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那么语言就是一座城市
B.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C.只有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才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
D.虽然把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比喻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但是语言还是一座城市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先入为主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昙花一现
B.料事如神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昙花一现
C.料事如神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稍纵即逝
D.先入为主             筚路蓝缕       经久不息       稍纵即逝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6. 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的二副对联,请仔细品味,然后分别将上下联组合起来。注:只填序号,上下联的顺序不能颠倒。
①日照花如锦  ②青山一鹤归  ③风吹柳似丝  ④碧水双鸥静
第一联:_________            第二联:     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字)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5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4)
名校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场美好的相遇。

钟子期遇见了俞伯牙,便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牛郎遇见了织女,留下的是一场魂牵梦萦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感谢生命的因缘让我们有了这奇妙的相遇,请你以“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

2013-03-06更新 | 79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0
文言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字音选择题
20.65字形选择题
30.4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60.64一般词语选择题
8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23-250.65连贯选择题组
260.65对联语言表达
27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70.65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9-11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12-140.65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
15-19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20-210.65其他隋唐作者  诗
六、名篇名句默写
22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七、作文
280.64写作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