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一 期中 2019-05-06 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期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对这部科幻片,不乏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认为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也有明显的科学性硬伤,但我觉得,瑕不掩瑜。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这与武侠片里飞檐走壁的轻功具有相似的功能。说到底,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不承担科普功能。科幻片上映后,传播面非常广泛,具有全民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会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很多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基调都是,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美国英雄出手才拯救了人类。在此类价值观的长期熏陶下,对美国文化的认可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而《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人类面临危机时,是国产英雄力量通过中国人的方式站了出来。《流浪地球》的火爆,也打破了部分人的认知窠臼:长期以来,国内对硬科幻市场的开拓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观众还不具备鉴赏力,也有人认为制作流程和技术上还不具备。《流浪地球》则用事实回应了这些质疑,使得中国人搏击太空的行为不再违和。

国内硬科幻电影创作力量还很薄弱。硬科幻电影的投资规模很大,资金需求往往上亿甚至十几个亿,且是一种风险投资,其投融资模式还有待探索。科幻大片的前提是优秀的科幻小说,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更是屈指可数。硬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既要有宏大的想象力,又要有细腻的真实性。在《流浪地球》中,利用木星引力让地球加速,利用行星发动机进行重核聚变,建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等场景,都是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既要有对艺术深刻的鉴赏力,又要有坚实的理工科背景。在这方面,我们人才储备远不够。

硬科幻电影制作也需要全流程保障机制。美国科幻大片着眼于利用电视电影强大的传播力来进行科学文化传播。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两方面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这并非不允许“大胆想象”,而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另一方面,在硬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道具制作等环节,要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美国科学院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对接机制,当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方需要对某个专业问题进行咨询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把关,提供咨询意见。《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所在的大学为他参与电影拍摄提供学术休假和职位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既确保了电影的科普功能,也有助于彰显大学对社会的贡献,提升大学的声望,这就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

《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今后我们还将面对《三体》等更高难度的拍摄题材,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显然已箭在弦上。

(摘编自郑永春《我们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普遍认为,《流浪地球》瑕不掩瑜。虽然其中的科学设定有误,但毕竟是科幻小说,既然是小说,就该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
B.目前国内科幻创作的队伍还十分弱小,甚至还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科幻作家、具有全民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科幻作家。
C.科幻片传播面广泛,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软实力,能带动一个国家制度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输出。
D.《流浪地球》让我们迈出了中国原创硬科幻电影的重要一步,建立了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流浪地球》热映这一现象引入,阐述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人在科幻片中“搏击太空”并不违和的观点。
C.第四自然段中运用基普·索恩的例子论证了“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科普专家参与到硬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机制”必须存在。
D.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为我国建立硬科幻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3.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有助于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进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但其本身没有必要承担科普功能。
B.《流浪地球》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中国人的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会使中国文化产生精神上的向心力。
C.建立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科学性审查机制,不允许“大胆想象”,目的是要尽力避免伪科学传播。
D.通过解决硬科幻电影的投融资模式问题、特效制作技术问题、科幻创作队伍的建设问题,中国的硬科幻创作力量能够加强。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烟雨轻敲乡间瓦

杨崇演

没有瓦的乡间,怎能叫乡间?

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觅它的形影踪迹。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签。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糯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送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沧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为大半生劳碌的杰作庆功。

看瓦匠们砌瓦,如读一种多米诺骨牌的艺术。一片一片瓦斜躺在屋顶,定格下来,像极了秋收时节农人在田间地头躺着休憩的姿势。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哪片在上,哪片在下,从不过问;谁枕着谁,谁搭着谁,任凭瓦匠瓦,凸起来和凹下去的瓦,紧紧相扣,团结在炊烟缓缓上升的乡村,构成了烟雨江南独特的风景线。

幼时,最喜欢瓦上烟了——细细的,一丝一丝,一缕一缕,一圈一圈,斜风拂过,袅袅然,如梦如幻的烟影便薄薄地覆盖在村庄之上,缠裹着村庄的细草和大树。

瓦上还有什么风景呢?瓦上草,一看便知是鸟儿们的得意之作;梧桐的落叶,上演一段缠绵的“化蝶”;晒晾的鱼鲞,飘出一股股腥然的海味儿;对了,还有鸟——麻雀,鸽子,喜鹊,燕子……瓦,是它们的栖息之地——闲然散步,密谈恋爱,卿卿我我,物人和谐两相忘。

瓦下谛听檐雨瓦韵,铮铮然作响。淅淅沥沥的,是小雨;噼噼啪啪的,是雨势增大;密密匝匝的,是大雨滂沱了。大人拎来一两只水桶盛雨,盛来的雨水拖地、洗菜、洗 衣服。但听得最后一颗雨珠从瓦当之上“滴嗒——”一声滴进水桶,太阳出来了。孩子们按捺不住,呼朋引伴地踢瓦、打水漂去了。

踢瓦者,跳格子或跳房子,一块瓦片足矣,女孩比较拿手,跳起来轻盈如燕,很美很可爱的模样;打水漂者,齐聚水塘边,男孩子的强项,孜孜然,看谁打得远,赛谁打的水漂数多。一片瓦在飞,飞出一串串涟漪,串缀起欢乐的童年。

一页瓦片,经历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年深日久,该揭瓦了。架好梯子,请来的瓦匠爬上屋顶,东边的瓦质疏松了整整,西边的瓦沟有落叶了捡捡,屋角的瓦缝有土了清清。雨再来,没有任何破绽可寻——这,就是瓦的力量,是家最坚实的最温暖的保护伞。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偎全在此了。

晨光夕月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农人荷锄肩犁戴笠的身影。晚归的瓦屋下,总有温暖的灯光散逸——男人咂嘴抿着温热的米酒,女人低头纳着鞋底,一针一针地拉扯着麻线,不时地用针在头发上擦一下。生活的厚实,可亲,永记心间。

天上的雪,该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吧!一朵朵雪花飘落下来,优雅,宁静,蹑手蹑脚的。翌日大早,惊喜于瓦与雪的黑白简约,赞叹于大红对联的明媚娟秀。

当下,现代城市文明遗弃了瓦片。可是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又何处去躲开那一身乡愁的烟雨潮湿?!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两段 以“没有瓦的乡间”与“没有了瓦片的遮蔽”形成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表达出作者对乡间瓦片的无限情思,并借瓦片寄托了深挚的乡愁。
B.文章第六段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瓦韵,运用一系列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檐雨瓦韵之美,表达作者对江南瓦片风景的喜爱之情,并自然引出孩子们踢瓦、打水漂的游戏活动。
C.文章第九段写的是作者对瓦檐下农人生活的美好回忆,既与瓦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表现出乡间厚实、可亲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对瓦檐下生活的深情怀念。
D.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瓦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对瓦正在消失的哀痛之情。
5.分析“弧状的瓦片是坚定笃实的集体主义者,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排排横横”句子的含义。
6.文章以“烟雨轻敲乡间瓦”为题有何意蕴。
2019-04-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曜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B.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C.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D.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B.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C.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D.张禹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2)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
2019-04-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二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借酒浇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C.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总的展示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D.“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喟叹是词人长期孤愤心情的喷发,正反映了他在“听江声”时心境之不平静。
E.诗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远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从此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压抑。
12.分析 “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包含着怎样的意蕴。
2019-05-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3. 古诗文背诵默写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7)《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寡人之于国也》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吞二周而亡诸侯
2019-04-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