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一模 2019-08-21 50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而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        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粹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烂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曾以弱冠之年召失地义士,以数十轻骑犯万人中军,但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很好的明证。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 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式(mó)                    浸润(jìn)                    睚眦必报
B.蕴涵(yùn)                    世情(shì)                    烂杀无辜
C.融和(hé)                    挣脱(zhēng)             行侠仗义
D.封荫(yìn)                    粹取(cuì)                    真知灼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相辅相成                    自成一家
B.乃至                    相得益彰                    自成一家
C.以至                    相辅相成                    与众不同
D.乃至                    相得益彰                    与众不同
3.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4.文中加双横线词“弱冠”意为“刚刚成年”。下列文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D.有女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宋纪(四十七)》)
2019-05-2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是在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一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性,这体现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

(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它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B.文化的向前看是指文化依赖于历史,为历史所决定;文化的向后看是指文化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决定历史。
C.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D.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B.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
C.传统文化不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而是一种精神的呈现,体现为一种思想、风度、气派。
D.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7.下列文化生活现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该曲引爆网络。
B.前不久,社会各界纷纷抵制华中师大“国学”讲座中主讲人安德义有关“女德”的言论,指出他的“爱抱怨的女人坏三代”等观点是“糟粕进课堂”。
C.今年高考恰逢端午节,许多商家把握商机,抢占市场,已经推出“天价状元粽”, 考生家长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购买。
D.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打开微信,带同学们一起阅读《孔子曰》,漫画里亲切可爱的孔子形象很受学生欢迎。
2019-05-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灰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徘徊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

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       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                           优:       优秀
C.瑟瑟                                                     就:       接近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                           腹:       怀揣,抱着
9.为下列省略句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寝,(虽)口吃而辩
B.扁舟往来(于)山寺,击林木,弄流水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10.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B.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C.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著《茶经》,总结茶道茶艺,推广茶文化,爱茶而不求名利。被奉为“茶仙” “茶圣”。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2)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3)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2019-05-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忆昔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B.“夜栖”和“昼上”,概括了全天的活动,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颈联“逡巡”描写出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2)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诗尾联“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与辛弃疾的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2019-08-21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4. 文学文化常识与诗文填空

诗人陆游的母亲在生他的前一夜,梦见了北宋文学家秦观(字少游)。陆游的父亲觉得这梦很有意思,就将“游”字取做孩子的名,将“_______”作为孩子的字。前面文言语段所写陆羽“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同样,_____先生的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姓名的取意也在于此。其实,中国人命名更喜欢取意于古典名句。李清照自号_______,就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________”;墨竹派画家汪潭清的名字源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取意对“知”“行”的认知,他认为先“行”后“知”,而荀子《劝学》中却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2019-05-2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鱼拓画

张炜

(1)一位多年不见的海边好友,从打磨文字的作家变成了画家。他展示一幅幅作品,令我无比惊讶:都画了鱼,大鱼小鱼,那么逼真而古朴,看上去有些异样,与以前看过的绘画完全不同。我见过各种各样鱼的水墨画,还从未看到这样的风格。我向他讨了一幅。

(2)我选中一条一尺多长的黑色大鱼,说:“这好像是一条比目鱼。”他说:“是的,一条比目鱼。”他指点着墙上的画,依次告诉:“赤鳞鱼、鲷鱼、鲳鱼……这是一条红鲷,多大的红鲷啊,四斤二两!”最后一句让我吃惊:他显然在说一条真实的鱼。看着我惊讶的样子,他主动解释道:“我忘了告诉你,这不是一般的画,这是‘鱼拓画’。”

(3)“什么是‘鱼拓画’?”

(4)“就是给鱼做拓片,像拓碑一样,把宣纸放在上面……”

(5)这令我更加惊奇。我马上想到的是要等活蹦乱跳的鱼死去,等它僵硬时,然后再涂墨,按上宣纸。鱼毕竟不是石头和木头,这事儿从头到尾做下来肯定麻烦。不过到底有多麻烦,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只觉得这种办法高明而巧妙,他能够想得出真不简单,也许只有生活在海边的艺术家才能有这种奇思妙想。

(6)我知道他喜欢出海钓鱼,是海猎能手也是烹鱼高手。大概就是这种海上生涯给了他灵感,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画家。我尽力发挥想象,说:“如果没有猜错,你肯定要把逮到的大鱼搁置一会儿,等它不动了才开始动手。这大约需要多次实践,积累经验,比如墨色浓淡,宣纸按上去轻拍重拍、怎么把握力道等,会有许多技巧。宣纸揭下来还需要动动画笔,最后才能题字落款,成为一幅作品。”

(7)我像一位内行,这样说时,其实内心里已经在琢磨怎样亲手做一幅“鱼拓画”了。因为这种画是在现成的鱼身上出来的,算是一种工艺,只要掌握要领就能完成。我说着,极力隐藏自己要当一位艺术家的跃跃欲试、野心和冲动。

(8)谁知朋友马上摇摇头:“死鱼不能拓画。”

(9)“用活鱼?这怎么行?”我的声音变大了。

(10)“让鱼安静一会儿,但不能让它死去。安静的鱼和死去的鱼是不一样的,死鱼,拓出的画也是死的,那就没什么价值了。”

(11)听上去既有道理,又过于玄妙。我甚至认为他有点太较真或太讲究了,换了自己一定不会这样做。因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只有死去的鱼才会有木石一样的标本作用,那时操作起来才得心应手。我微笑不语,看着他。

(12)“我让鱼安静下来,让它睡一会儿,在这段时间里抓紧完成。”

(13)“怎么让它睡着?”

(14)“一点酒吧。”

(15)我明白了,它醉眠后,他开始往它身上小心翼翼地涂墨。怎样涂?如预料之中,他语焉不详。大致是按照丰富的经验施墨,而且在宣纸和鱼结合一体的时候,拍按之间,需要高度的技巧。鱼鳞、鱼鳍,特别是鱼的眼睛,都要传神地表达出来。他一再强调“眼睛”。

(16)这使我想到:鱼是有神气的,鱼是有神采的,鱼是有心情的。是的,我不得不确认这样的一种理念,即一切高妙的艺术都是精神的再现、个性的表现。而对于一条海中生灵而言,最能传递这一切的当然只能是眼睛。它要注视,它的悲哀或怜悯都要从目光中流露。它从自己的那个方位投向人间的神情,即便在这样的瞬间也不会泯灭。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这种揣测和把握当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切艺术即心灵劳作的关键所在。

(17)他告诉我,一张好的鱼拓画可以把鱼和鱼之间的不同表现出来,也可以将同一种鱼的不同时刻表达出来,不同的鱼,不同的时刻,都在画纸上凝固了,却是凝固了栩栩如生的那个瞬间。

(18)我长时间沉默。我在想鱼和艺术,想生命的奉献,想短暂和永恒。这样一些关系纠缠在艺术创造之中,从来没有例外。离开了这样的领悟,所谓的艺术就会变得木讷。而那些看起来木讷的用来作拓片的石碑之类,却蕴含了十足的生命力。我们一再地拓、拓,复制,只为了再现生命的神色。

(19)一条大鱼留下自己生前的刻记.它带着水族的秘密来到面前,那一刻刚刚沉睡。它曾经活生生地、惊讶地看着这个新的世界,看着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命,大睁双眼……

(20)关于鱼和海的故事,朋友可以讲上一整天。那是一些烂漫的故事,惊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多是鱼。他的这些经历铸就了与水族的深刻情感,也催生了手中的艺术。

(21)后来这幅艺术品挂在了我的室内.它看上去和一般的水墨画大为不同:既是一种拓制,又是活的生命的印迹。我端详的时候,总觉得它的一双眼睛在注视我,充满了悲悯。

(22)它真的就在那里了。它是一个悲剧。它演绎着生命和创造的故事。它讲述了大海:波涛万里,压低的铅云,还有其他……

15.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含义。
不同的鱼,不同的时刻,都在画纸上凝固了,却是凝固了栩栩如生的那个瞬间。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的感受在文中的作用。
17.文章最后一段说“它演绎着生命和创造的故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作家,朋友的鱼拓画引发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B.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第(7)段中借用“印刷”一词,表现鱼拓画制作的简单易行,与后文所写鱼拓画是一种“创造”形成对比,反衬了画作的唯一性和艺术价值的高超。
C.文章开头作者反复强调自己的惊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描写鱼拓画的制作过程作了铺垫。
D.文章在叙写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使文章语言极富表现力。
E.关于鱼拓画,“我”的画家朋友“一再强调‘眼睛’”,这与鲁迅先生“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的艺术创作观点是一致的。
2019-05-2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9. 下列对联与后面括号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相对应,请选择一副对联确认相关历史人物,并据对联内容说明理由,最少两个。要求有理有据,表达流畅。
(1)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唛,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陆游   辛弃疾)
(2)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徐霞客   沈括)
(3)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杜甫   白居易)
(4)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载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李大钊   孙中山)
2019-05-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019猪年到了。现在很多人认为猪代表着好吃懒做,其实在古代,猪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主要文化遗址中几乎均有猪骨出土,这是因为占人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

猪是最常见的家畜,以猪做祭品显得十分重要。古时,猪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猪也代表着_____________。据传从唐代开始,新科状元到大雁塔提名时须用“朱笔”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家有考生,新年时就贴《雁塔题名》的年画,画上只有一头露出四蹄的母猪。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提名”。

2019-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北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谊的表达。《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要求为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3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40.8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组
190.65对联  文学常识综合语言表达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5-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15-180.65其他当代作家  其他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8-120.65宋祁(998-1061)  其他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0.65陆游(1125-1207)  诗
五、名篇名句默写
14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六、作文
210.4青年成长  传承与创新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