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三 期中 2019-10-17 2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_____________》)
4)苏轼《水调歌头》中,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0-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每年春日桃花节,小明踏青觅胜,都会给各处留影配诗,下列诗句和春季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潘老师的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
A.潘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潘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
C.潘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
D.潘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日常感觉:智慧栖身之地

唐韧

①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

②曾有欧洲某国的一个妈妈把教给她孩子读字母“O”的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罪名是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象权——孩子本可以从一个小圆圈想到许多许多,现在只剩了一个字母“O”。这个母亲告赢了。

③我们的孩子一学话,家长就急急如敕地命他们背唐诗,幼儿园也忙于让他们学写字学英文,为的是叫他们比别人早些钻进知识技能中去,在未来的升学就业竞争中多持一个筹码。

④此举的结果也许是,背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孩子,对枝头的鸟啼丧失了感觉。

⑤苏格兰哲学学派把“日常感觉”称为“来自日常感觉的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提法,含义就是日常感觉对人理智的长成,其意义绝不低于书本智慧。

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讲到他自幼所受的教育,说曾有孩子指着一只黑颈鸫,问他这鸟叫什么,他答不上来,那孩子就不以为然地说:“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费曼回忆道: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只鸟儿了吗?”他说,“我可以教你怎么称呼这只鸟,可还是一点儿也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

⑦费曼说,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⑧这也正好是会背诵“处处闻啼鸟”和会欣赏、分辨各种鸟啼两种能力的区别。

⑨费曼的父亲比一般家长更洞悉人类理智发育的生态,他更珍惜儿子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理解力:能积累提取日常感觉的能力是高于万物、唯人才有的生态优势。“理论之树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他聪明地避开高踞灰色树上的虚荣,给儿子预留了充足的理智发育的空间,轻松地指点幼子仰视“正常人类理智哲学”的常青树风景。将来别的孩子拼尽全力爬到灰色树顶时,费曼却可能从容地攀上了常青树。 //

⑩自然,所有的比喻都有缺陷。人不可能不必爬“灰色树”,但只知爬灰色树的人,是看不见常青树的。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大家,都不可能单靠已有知识从事创造,尤其是首创,因为所谓首创,正是“发现书本(前人、他人)目前还没有的东西”。

以笔者熟悉的文学家为例。所有优秀文学家赖以工作的东西,恰恰是一些既有私人性又有特殊概括力的日常感觉,它们大到笼罩整部作品(主题),小到一个细节,其中没有为他人触及过的尤其珍贵。

王安忆曾说,处女作中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因为它带有非常纯粹的感性,这种感性没有受到污染”,即“没有受到前人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的约束和影响”,“……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这和人的“日常感觉”的首创状态多么相似——它微妙而切近地触动着我们——它就是日常感觉本身。

“日常感觉”涵盖人生存中的一切感受,其中有许多特别隐秘和曲折的, 。

名著之所以为经典,皆因它汲取并提炼了人类的日常感觉。就说“阿Q精神”、“国民性负面因素”这名称,后来确称为术语和理论了,但那是评论家抽取论定之后的事,在写《阿Q正传》之际却是没有的。鲁迅先生对那种在困顿中以精神胜利自我平息自我抚慰的精神习性的概括,未见于任何历史书理论书,而应来自民弱国贫年代从小康沦于困顿的处境中的人们的日常感觉。它一旦被提取、流传,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还有另一种更为珍贵的睿智。一个善于聆听自己和他人日常感觉的作家,往往能够逃脱被同时代的理性和逻辑误导的不幸,无意间站到了比他人更高瞻远瞩的位置上。

1959年之前的赵树理,是中国文坛的旗帜,他本可轻松顺从当时流行的理性召唤,按照当时的逻辑去写作,像很多人那样赢得喝彩和拥捧。但他却是焦虑到了极点。写了很多分量很重,与众不同的信件。他受到组织的严厉讨伐。他伤感地对友人叹息:“我是农民中的圣人,知识分子中的傻瓜”。

三年之后,讨伐者们醒来了。邵荃麟说:“我们的社会常常欠缺独立思考,而老赵,认识力,理解力,独立思考,我们是赶不上的。”老赵所遵从的良知,当然为任何书本材料所无,只能来自他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日常感觉,而批判者们正好是被书本条条和强大的推理能力“导入歧途”的。//

日常感觉的芽花果,均结于生活之树。珍惜和尊重人的日常感觉能力,就是珍惜和尊重人常青的理智源泉,珍惜和尊重人天赋的首创能力,就拥有了人对自身理智发育的良知。说到底,人类一切智慧(包括理论)的原初栖身处,正是人类的日常感觉。一个连啼鸟都不去听的人,是写不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

(《文汇报》2012年6月13日,有删节)

4.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第⑨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敏感和善于表达的作家,多半也会觉得自己表达出来的,是他日常感觉的那一部分
属于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要去形诸语言文字的潜意识
即使如此,他们还永远会有表达不透的遗憾
属于心灵深处的小颤动
——许多这种小颤动就像水中的小鱼儿,尾巴一摆就没了
A.①④②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④①⑤②③
7.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费曼的父亲认为:要真正懂得一只鸟,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它,而不是知道它的名字。
B.王安忆认为,处女作可贵之处在于不受前人的影响,完全是他个人的东西、个人始发的经验。
C.Q精神这一理论术语并非鲁迅创造,但是对于这种精神习性的概括却是鲁迅独创的。
D.知识分子中的傻瓜是赵树理对自己因没有顺应当时的逻辑和理性写作而受到批判的自嘲。
8.请概括作者认为日常感觉智慧栖息之地的理由。
9.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例,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变形记》 《边城》 《守财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19-10-11更新 | 1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⑦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⑧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⑨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⑩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10.从对比的角度,赏析第段作者写精心照料四季海棠却依然挽救不了它们生命的经历,有哪些作用?
11.请紧扣字,赏析第段画线句。
1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野草的呼吸在文中的含义(以物喻人,托物抒怀)。
13.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删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2019-10-1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4.选出与所给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
A.《蝶恋花》(柳永)
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玉台新咏》)
C.《月夜》(杜甫)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以下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互文手法,男女音容都显出喜乐自得的样子。
B.诗中用叠词“索索”,写出了一派丰收的忙碌场景。
C.诗中“卖黄犊”一句是以典型事件来突出喜悦心情。
D.本诗由欢乐转到苦乐,文势跌宕又增强了鞭挞的深度。
16.结合全诗,任选一个角度,简析画线句的妙处。
2019-10-17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供奉翰林(          )       (2)宰惊愧,拜(           )
18.子,仙人也。(       
A.人名B.上升C.被贬职D.被谪迁
19.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A.招聘B.同“僻”C.避让D.君主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命之               论时事,奏颂一篇
B.今墓在               过而能改,善莫大
C.所业投贺知章     激怒贵妃
D.亲调羹               “饮酒八仙人”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22.用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句诗句来概括上文,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上文,说出“传”的文学样式的特征。
2019-10-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予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24.欧阳修,字_________
25.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27.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8.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29.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
2019-10-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30. 根据材料作文。

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句名篇默写
2
阅读与鉴赏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85选择题
30.65简明、连贯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4-90.65其他当代作家
10-130.4其他当代作家
四、古代诗歌阅读
14-160.85其他隋唐作者  诗
五、文言文阅读
17-230.65李白(701-762)
24-290.4欧阳修(1007-1072)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六、作文
300.65哲理与生活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