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9-10-29 8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然而,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突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并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______________的懦弱者。(             )?

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______________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作出明确论述——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游牧民族的强悍的军事冲突,不断发展壮大。
B.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
C.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并不断发展壮大。
D.游牧民族的强悍的军事冲突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并不断发展壮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任人宰割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同心同德
B.受制于人   舍生取义   临危不惧   万众一心
C.受制于人   见利忘义   视死如归   同心同德
D.任人宰割   见利忘义   临危不惧   万众一心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中国有什么样的战争文化呢
B.那么,中国人对战争是怎么看待的呢
C.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
D.那么,战争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呢
2019-10-2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谁能够筑墙垣,围住杜鹃》《现实世界你也可以很诗意》《万人如海一身藏》《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组:《长城修缮别成破坏》《“破四旧”中的文化看客心理》《远去的吴侬软语——打破方言差异之我见》《胡同文化》
第三组:《那湖·那塔——燕园留念》《怀念长发飘飘的时代》《万岁,高三(二)》
A.隔绝喧嚣   破立学问   青春琴弦
B.古韵新风   文化责任   时代变迁
C.古韵新风   破立学问   时代变迁
D.隔绝喧嚣   文化责任   青春琴弦
2019-10-25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①杏林之光(赞教师)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钧安(祝平辈)                           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⑤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②小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它心里有一个③内在的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④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很高兴,⑤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⑥偏僻的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1)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2)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
2016-11-18更新 | 73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重庆卷)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7. 请以《红烛》和《百合花》为例,谈谈现代诗歌与小说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10.文章最后,阿纯给妻子的信里说:“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11.本文的题目“最美是百合”能否改为“百合花布”?课文《百合花》的题目能否改为“百合花被”?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9-10-2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________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通常也就到了__________的时候。海明威说过,心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又有着__________的联系,( )。莫言很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而对故乡题材__________。坚持写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其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灯红酒绿 捉襟见肘 盘根错节 嗤之以鼻
B.灯红酒绿 江郎才尽 千丝万缕 敬而远之
C.光怪陆离 捉襟见肘 千丝万缕 嗤之以鼻
D.光怪陆离 江郎才尽 盘根错节 敬而远之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痛苦记忆能否被超越并得到正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B.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种痛苦记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C.这种痛苦记忆能否得到正视并被超越,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D.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种痛苦记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种考验
14.文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B.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C.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D.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一名写作者。
2019-03-14更新 | 578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三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5. 学校拟请著名作家铁凝来学校作报告,下面是对铁凝老师的简介,请概括这一简介的主要内容,把下面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70字。

铁凝,女,当代作家。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母亲是声乐教授。铁凝为长女。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上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年起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持人: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名叫“我的文学梦”的报告会,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作家铁凝老师。请先允许我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铁凝老师,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铁凝老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6. 填写合适的语句,完成下面一段话。

青春是什么?有的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______,是青翠嫩绿的春,是______;有的人说青春是欢笑时的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的人说青春是一坛醇香的酒,是一束鲜艳的花……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诠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是为了尊重这种各自迥异的答案与诠释,人们才匆匆走上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_______,破译青春的密码。

五、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17. 细节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请从《哦,香雪》和《百合花》中各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指出其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2019-10-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下列问题。

山 音

秦碧薇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外公谢世的次日,雾霭沉沉,下着密如针脚的雨。

山里的世界静极了,没有丝毫外界的声音。“山里人现在越来越少,你外公啊,一人教了几座山头的小孩,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几个。”前来给外公下葬的一位大伯对我说道,末了还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真可惜啊,那些小孩都挺喜欢他的。喏,那边就有一个他的学生。”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好对上一双惶惑不安的眼睛。那是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头发扎得松松垮垮,身形也偏瘦小,上身一件衬衣洗得发白。她定定地看向我,板着脸,双唇紧抿,幼兽般的眼睛漆黑发亮,左手却紧抓着前面老人的衣摆。

我凑过去问她:“你家在哪?”她抬头飞快地瞟了我一眼,不说话,朝山上一片在雨中凝固的苍翠努了努嘴。“你爸妈呢?”我注意到她的脸迅速蒙上了一层寒霜,眼皮也耷拉下来。她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半晌才失落地开口:“他们去外面打工了。”“那你跟谁过?”“弟弟妹妹,还有奶奶。”之后我也不知该怎样搭话,便默默走开了,因为我猛然发现,我们之间已然如被巨斧劈开了一道鸿沟,我与地的距离,就像各自眼中的风景般遥远。山也跟着沉默,不发出什么声响。

在她的奶奶走后,她突然叫住了我。“你外公教过我,我很喜欢他。”

“他教我们认字,算术,还给我们念诗,唱歌。他还说,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作夔州。”

“你看到我们头顶的天空了吗?他说这是夔州特有的天空,他说这种天空是‘苍色’的。”

我惊讶于地会对我这个陌生人讲这些,更惊讶于她没有我想象中隐忍至极的悲伤,却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麻木老成,而是一个正当年华少女的冷静自持。仿佛外公的离去对她来说只是送别一只北归的鸟,是注视一片据落在厚厚腐殖质中难觅踪迹的叶子。我明白,可能对于她,离别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渐渐地,我跟她熟稔起来。我发现她非常喜欢看书,时常看见她捧着翻旧的课本,在风里站成一株瘦削的酢浆草,融进绿得化不开的山中。

我在很多个梦境里都幻想逃离城市,视线所及之处都融化成僵硬死板的色块,水泥森林将我围困在高梁飞架之间。耳边的尘嚣,是炸了线的重工业蝉鸣,于是大脑也要爆炸了似的,不由得感叹道:“还是山里好啊!”

她不能相信地望向我,脸颊激动得有些发红。“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生活,一人在山中,仅仅一人,只能听流水的声音,风从林间穿行的声音,鸟鸣的声音,石子滚落的声音。”远山浅淡,与天相接的地方只剩一条极细的线,是地报起的嘴唇。她凝望后山的竹浪松涛,像凝望一个梦中的幻影。“而现在我不能读书了,除了大山,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她的话语似被水浸透,我转过头,看见她眼里的泪花像在走钢丝,摇摇欲坠。

我离开那天,她执意要来送我。

她步履轻捷,每一步,都分毫不差地踏着我的影子,宛若夏商时祭天祈雨的女祭司。她语调平仄分明,在四下无人的山中响彻,像黄昏,像诗人,像黄昏中的诗人。她说:“我听说再过几个星期,学校就有人来修理了,有新学校,就有老师,就可以上学了。”

“真的?”

“真的!”

耳畔有什么呼啸而过。是山音。

(选自2018年6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和小女孩熟悉了之后,“我”才有机会了解她的心声,才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B.“我”幻想逃离城市,而小女孩渴望山外的声音,这在文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C.本文多处采用环境描写,其主要目的都是表现山中的幽静和宁谧,山中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D.文末“呼啸而过”的声音,代表着山中留守儿童们向外呐喊的声音,也代表着他们即将走出大山的声音。
19.试分析文中的小女孩有哪些性格特点。
20.本文题为“山音”,它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声音?反映了什么主题?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21.本文的主人公小女孩和《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有什么相似之处?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019-10-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7
小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0.65一般词语  压缩语段选择题
50.85简明、连贯选择题
60.65情境补写  简明语言表达
12-1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15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6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二、小阅读
70.65分析技巧课内
170.65其他小说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内
三、现代文阅读
8-11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18-21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