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6.1《芣苢》同步 练习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9-11-07 5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1.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
采采:______       芣苡(      )______   有:______       (     )______
(     ):____   (      ):______   ( )______
2019-11-06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2.6.1《芣苢》同步 练习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2. 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019-11-06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2.6.1《芣苢》同步 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面一段话中的划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得改变句子愿意,但语序可以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掩盖、被断章取义、被歪曲篡改、被儒家学者拿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2020-03-15更新 | 264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诗经两首》巩固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的学校没有如现代学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_____ 。在科举制度没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学一般只是定期举行考试,________,不中者亦可留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隋唐以后,官学虽然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监生可以在学满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补为官,然而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经之途。因此,______,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
2018-02-27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6. 阅读《采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2019-01-03更新 | 461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 采采:不断地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彼:指顷筐。周行:大路。行,道路。虺阝贵(huī tuí):马疲劳生病。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⑤玄黄:生病。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思念远方人儿走上高高的山岗。
B.“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
C.诗人用了“虺阝贵”“玄黄”“瘏矣”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
D.诗人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
8.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并不常见。
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
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
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
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C.《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明“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10.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
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
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
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
2019-11-0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6.1《芣苢》同步 练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3
文言小题
2
古代诗歌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4,5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  一般文言实词填空题
40.65变换句式语言表达
5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20.85文言文翻译非选择类
30.65倒装句选择类
三、古代诗歌阅读
60.65其他古代作家  诗
7-100.4其他古代作家  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