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19-12-01 26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鲁迅看来,中国要在与世界列强的竞争中立于____________,“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激越变革的时代,既有亡国的危险,又有破茧新生的希望。西方资本主义的肆意扩张,将中国逼到了一个背水临渊的绝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打算为国家的新生和富强设计一套____________、临渊一跃的方案,从而在世界文明的竞争中胜出。从龚自珍提出“自改革”开始,到20世纪初,已经过去整整100年,其间经历的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虽都已____________,但足以刺激后来者进一步思考: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从鲁迅的《文化偏至论》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思想先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____________的理念和思路。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才能生效的风尚,他冷静地看到:这是“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他认为,要纠正这种偏颇,只能从两方面入手,“曰非物质,曰重个人”。(             )。人所以立,这是个基本条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败之地   决一死战   烟消云散   不同凡响
B.不败之地   背水一战   烟消云散   与众不同
C.一席之地   背水一战   风流云散   与众不同
D.一席之地   决一死战   风流云散   不同凡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
B.针对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有拿来,定然生效的风尚
C.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要拿来,定能生效的风尚
D.当时思想界,文化界言必称“希腊”,视西方文明为神灵,以为只有拿来,定然生效的风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张扬人的个性
B.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C.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张扬人的个性
D.他所谓重个人,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张扬人的个性,觉悟人的尊严,确立自我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⑤②④③⑥C.②④①⑤③⑥D.②④③⑥①⑤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三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2019-11-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6.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示例:它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
2019-12-17更新 | 282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范爱农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

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的眼。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了起来,他们在互相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曾经深深的误会而多年杳无音信感到悲哀。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道出了革命后的政府仍由旧乡绅把持,进入政府的人物也很快被腐蚀掉的事实,从侧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是说范爱农喜欢在喝酒时评论人世,传神地勾勒出范爱农忧世伤时,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面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显;情节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见真挚深厚的感情。
8.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简要概括。
9.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0.本文和《记念刘和珍君》都写到主人公的“笑”,“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和“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结合文本探究“笑”的底蕴。
2019-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现代文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作家作品
3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0.65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5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60.65句式仿写语言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
7-100.4鲁迅(1881-1936)  其他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