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11月22日《每日一题》 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二)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19-12-06 3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

一、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2019-08-21更新 | 36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2 小说阅读(讲)-《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片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018-11-23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1月23日 《每日一题》人教版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二)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日本】星新一

我家隔壁搬来了一对奇怪的夫妇。

他们没有孩子,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安定和睦的家庭,但事实竟大出我所料。尽管我们两家隔着一个庭院,可是大声的斥责和叫喊不断闯入我的耳中,而且听到的总是男子的声音,想必那位丈夫的性格一定十分暴躁乖张。而那位妻子倒像个温顺善良的女子,偶尔见到她时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像是在默默承受着一切痛苦。他们这个家庭与我平静美满的家庭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邻居的喧嚣吵闹与日俱增,那位妻子的脸上老是带着红肿,我想那一定是经常挨她丈夫毒打所留下的痕迹。长期下去可怎么得了啊,我甚至为邻居的事担心起来。可是我又不能贸然去干预别人家庭的纠纷、自作主张地对他们进行规劝或提出质问,我只能静静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可是奇怪的是,近来这种吵闹声突然听不到了。

我想,这对夫妇大概是去旅行了吧,或者是经常吵闹惊扰了邻居,感到不好意思而悄悄搬家了。但是一天下午,我正在庭院里修剪树枝,隔着栅栏,意外地见到了那位妻子。她的脸上呈现出我从未见到过的勃勃生气,使我颇觉意外。于是,我上前和她搭话:“太太,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是啊,就连心情也感到特别舒畅呢。”

她脸色红润,声音爽朗,我疑窦丛生,不禁问道:“您丈夫身体好吗?”

这话一出口我便后悔了。她听了也许会生气吧。可是她却以一种毫不在意的口吻答道:“他因为受了点伤,近来一直在家里静养。”

“哦,真的吗?不知他受了什么伤?”

“是因为驾驶不慎,汽车撞上了电线杆,出了事故。不但碰住了头,腿骨也断了,估计还得很长时间才能痊愈。”

“这么说来,得好好进行护理吧。”我充满同情地说道。可是她的心情似乎并不沉重。

“正是这样。不过他以前是个非常爱吵闹的人,自从受伤以后,人就变得安静了。如果能一直如此那该多好啊。”她高兴地开怀大笑起来,回头朝自己的家望了一眼。

自那以后又过了几天,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好奇,很想去探望一下这位突然变得温顺起来的暴君。恰好朋友送来一盒雪茄烟,正好可以作为礼物前去登门造访。

按了一下前门的电铃,我静静地等待着。可是迟迟不见有人出来,我便绕过庭院。隔着玻璃窗向里窥望,只见主人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大声说道:“您好……”

可是他只是冲我笑了笑,“啊”了一声,并不为我开门。我便径自把门打开,走了进去。

“听说您受了伤,今天特来看望。”

他仍然模糊不清地“啊”了一声。

我想引他说些什么,于是便这样问道:“今天,您太太上哪儿去了?”

“在这儿啊。”

一个声音突然在我身后响起。我吃惊地回过头去,邻居太太站在那里,不知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她手里握着一把乌黑锃亮的小手枪,正直愣愣地对着我。

“这是干什么?请等一下,我是来看望您丈夫的,快把您那东西收起来吧。”

可是她摇了摇头,说道:“你已经发现了我的秘密,所以不得不杀死你。”

“什么?您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

“别装蒜了,你肯定已经知道我把我丈夫杀死了。”

“啊!那么这位……”

我指了指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可她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死了我的丈夫,但如何来处置这件事呢?我想起了报纸上一则‘无论何事均可前来洽谈’的广告,便试着打了个电话。这是一家名叫亚尔服务公司的厂商,我让他们替我埋葬了丈夫的尸体,并制造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虽然外表很像我丈夫,可是只能发出简单的声音和做一些很简单的动作。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只要不引起别人怀疑就行了。喂,是这样吗,亲爱的……”

“啊……”

坐在椅子上的机器人以和刚才相同的表情和声音附和道。

“我好不容易才从过去那种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像小鸟一样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而且想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因此,对于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我非得杀死他不可。”

她紧握手枪,做出了扣动枪机的动作。

“请等一下……我可不想死,也不想丧失今天的快乐生活。我为了摆脱此刻的困境,只得向您公开我隐藏多年的秘密:我的妻子,早已由亚尔服务公司制造的机器人代替了。”

(选自《星新一科幻作品选》,有删改)


小说虽然没有刻意描写邻居太太谋杀丈夫这一情节,但读者读来也不觉得突兀,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了伏笔,请找出两处伏笔并简要说明。
2018-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11月23日 《每日一题》人教版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二)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你为什么要流走

鲍尔吉·原野

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张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儿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
2018-11-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11月23日 《每日一题》人教版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二)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须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都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篙。这些也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备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⑪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第④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用意?
2019-1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1月22日《每日一题》 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二)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小阅读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1,2,3,4,5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小阅读
1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课外
20.65其他散文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外
30.65其他小说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外
40.65其他散文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课外
5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课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