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01-11 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而不见,搔首踯躅                            喜欢
②抑其成败之迹                                   推究
③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视
④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                         担忧
⑤若夫天地之正                                   凭借
⑥不畏其身辛苦憔悴,恐神智滑昏        实在
⑦秦王恐其破璧,乃                         告辞
⑧吾境不藏盗,从者之廋耳                  大概
⑨人君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               应当
⑩仆与足下齿同而不同                         志趣
A.②③⑤⑧B.②⑥⑧⑩C.①⑤⑦⑩D.③⑥⑧⑨
2020-0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义全错的一项是(        
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揣测        
②举世之而不加沮                                责难,认为……不对
③辩难蜂起,各气不肯相下                  担负,使……承担
④ 界渠未定,和好体重                       顾念          
⑤此绵绵无绝期                                   愤恨
⑥所守匪亲,化作狼与豺                      倘若       
⑦庞涓恐其贤于己,                         痛恨、厌恶
⑧或名贷,或托姻属                            假装
⑨从骊山下,道芷阳                           中间        
⑩君既若                                           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
A.③④⑤⑦⑨B.①③⑥⑦⑩C.②④⑤⑧⑨D.②③⑥⑧⑩
2020-01-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①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归于,趋向   
②杀人如不能                                        成功
③可以横峨眉巅                                     度过、穿过
④举迩而见义远                                   类似
⑤德輶如毛,民鲜举之                           克制,约束   
⑥此数者用兵之                                 祸患
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明确,阐明   
⑧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                       奇特的
⑨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                 改变            
⑩苏轼为杭州太守,见一人有才而     不得志
A.①④⑥⑦⑨B.②⑤⑥⑦⑩C.③⑤⑥⑧⑨D.①③⑦⑨⑩
2020-01-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B.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正,第二个小时叫作初。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正、子初。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察举制又称举荐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开始的。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不用试用考核可直接任命官职。
2020-01-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即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对他心有忌惮。
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因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B.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C.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D.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庙号起源于秦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做法。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