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居家专题讲座学习反馈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5-14 1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5G热度逐步攀升。5G,又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果说3G让人们跨入了互联网门槛,能够在网络上          地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活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4G刺激了互联网应用的繁荣,即时消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在线视频等等应用          ;那么,5G则带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自动驾驶、远程医疗、全景视频、虚拟现实等等都将不再是电影里的虚构。5G网络具有速率极高,容量极大和时延极低三个特征,(          )。

5G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足以改变移动通信产业的格局,甚至关及国家利益,其作用          。因而,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我国自成立“IMT-2020推进组”以来,5G建设持续快速推进。目前,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已建成,而华为的多项关键技术已被采纳为5G国际核心标准。中国成为          的5G领跑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游刃有余          蔚然成风          举足轻重          名不虚传
B.随心所欲          蔚然成风          不可或缺          当之无愧
C.游刃有余          层出不穷          不可或缺          名不虚传
D.随心所欲          层出不穷          举足轻重          当之无愧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户可以获得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B.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用户可以获得“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光纤般的接入速率
C.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多场景的一致服务,“零”时延使用体验,实现“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的愿景
D.可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使用体验,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B.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在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C.许多国家和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占领先机,抢抓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D.许多国家包括各大科技公司在纷纷抢抓先机,占领制高点,力争成为5G引领者。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是错误的。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6.下列对材料中关于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大居民要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掌握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B.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C.实施方案的出台,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D.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本地特点,完善系统建设,制定奖惩措施。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                              悼,哀悼
B.于是乃                                 偃,停止
C.如有机关                                 审,确实
D.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          壮也,犹不如人
B.飞之三日不集                           蟹六跪二螯
C.言巧工母作木车马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凉州造浮图                              乃设九宾礼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亡其苦众 / 劳民顿兵挫锐 / 负天下 / 以不义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
B.亡其苦众 / 劳民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犹且攻之乎
C.亡其苦众劳民 / 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
D.亡其苦众劳民 / 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犹且攻之乎
10.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班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11.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指出了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13.《论衡•儒增》中引用“鲁般巧,亡其母也”的传言,目的是什么?
2020-05-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居家专题讲座学习反馈检测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秋兴八首·其七     [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①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②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③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无论是月夜下纺织的织女,还是秋风中的石鲸,都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5.请简要分析颔联中“虚”和“动”两个字。
16.请简要说明本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2020-05-14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居家专题讲座学习反馈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