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2020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人教版)
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20-07-24 4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材料来源: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的“传”是指对经文的解释。
B.“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在古代是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晋侯、秦伯”中的“侯”“伯”是指爵位,古代的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和今天的意义完全不同,属于古今异义。
2.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距关,毋内诸侯
B.失其所与,不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张良出,要项伯                    尽收其地,进兵北略秦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难B.范增数项王。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D.吏民,封府库。”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相对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 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晋,何厌之有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是寡人之过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③④/②/⑤D.①⑥/②④/③/⑤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

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时帝舅红阳侯王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哀帝即位,征宝为谏大夫,迁司隶。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越隽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成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二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i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孙宝传》)

5.下列对文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B.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C.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D.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i公即讯/宝对日/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后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释。
C.二干石,汉官秩中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故可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D.周公,西周王朝周武王,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流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宝平乱有方,深受爱戴。为平定叛乱,孙宝劝说匪首悔过投降,放归乡里;益州蛮夷触犯法律,孙宝到任,蛮夷安居,官吏百姓都称颂他。
B.孙宝担责被贬,因功复用。出任益州刺史时,孙宝弹劾自己放走死罪犯人而被免官;益州官吏百姓感念他的功劳,后拜冀州刺史。
C.孙宝正直敢言,无惧权贵。红阳侯王立强占垦荒田数百顷,孙宝派人查询证实,揭露其罪行;太师孔光等都称赞说王莽功德无量,只有孙宝直陈见解,不予赞同。
D.孙宝对友亲厚,礼遇贤者。侯文为人刚直却称病不肯做官,孙宝用恩惠和礼节邀请侯文,并每天设置酒宴,最终打动了他,使侯文任东部督邮。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11.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赴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欲以身殉。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地大力众,约日齐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天祥帅师次于汀州。元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循。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未几入时,愿乞死。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②三道:三路。③鼓行:气势旺盛。④庶,前为“民”,后为“或许”。⑤循:循州。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⑦舁:载,抬。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时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宋时也沿用此称。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忠君为国。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坚决组军勤王。
B.文天祥胸有谋略。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力量,抵抗强敌。
C.文天祥坚贞不屈。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文天祥视死如归。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2)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少力学,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进《艺祖庙谟》百篇。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服阕,进《典故辨疑》百篇,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令所删定官,通判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所筑,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劾其沮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等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为户部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前官虚羡,凡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奏免征。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缴上毁抹。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铁钱,于是泉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

(选自《宋史·李大性传》)

[注]①羡:盈余。②钱重楮轻:指纸币不能兑换成铜钱,贬值。楮:纸币。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B.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C.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D.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
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
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性积极进言,主张广开言路。他因父亲的恩荫步入仕途,积极进献文章;他反对章惇禁言的做法,认为应该恢复以前的进言制度。
B.李大性关注边防,为政务实。楚州郡守和都统想弃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对,差一点被台臣弹劾;李大性把察访情况如实报告朝廷,有官员被惩处。
C.李大性不惧权贵,力除弊政。他反对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被调出京城;前任官员不追讨欠税,他予以纠正;有人利用边防政策进行舞弊,他予以处理。
D.李大性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江陵地区使用铜钱,纸币贬值,有人做买卖一天换不到一枚铜钱,李大性建议使用铁钱,解决了民生问题。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核其正舛,率有据依。
(2)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疫,大性首议振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粲,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称呼他人时一般称字,如杜子美(杜甫),还可称官名如王右军(王羲之),称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等,也可兼称,《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婚,指婚姻关系。古代的婚姻,讲究六礼,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道手续。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婚”,男方之父叫“姻”;《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此处“婚姻”就是指刘项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C.太祖,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高祖”或“太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祖有“祖宗”之义,《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此处“既祖”就是指荆轲临行前祭祀祖先。
D.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若名的赋有王粲的《登楼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出身名门。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大将军何进想让他父亲王谦做自己的女婿,王谦没有答应。
B.王粲少有才名。他很受当时位尊权重、才学出色的蔡邕的赏识,听说王粲来访,蔡邕急忙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还表示会把家里的书籍都送给王粲。
C.王粲怀才不遇。他起先没有接受司徒与朝廷的征召;投靠刘表,又因其貌不扬而不受重视;后归附曹操,认为袁绍喜爱贤才却不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任用不当。
D.王粲博闻强记。他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路边刚读过的碑文,可以复原先前的棋局;他还擅长计算,能提笔成文,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2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授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文才,改比部(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被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江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25.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黎,韩愈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
C.宫市,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杜牧的《卖炭翁》表现了这一状况。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全务。
2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丧父,因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翁传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①玄圭:黑色的玉 ②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③泚(ci)然:冒汗的样子。④弸(peng):充满
2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之                       咸:都
B.吾之墨聚材          孔:很,甚
C.卑以饵众                 贾:贾,通“价”,指价钱
D.吾窃                    耻:羞耻
3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街璞而市鼠腊其/可乎
B.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街璞而市鼠腊/其可乎
C.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街璞而市鼠腊其/可乎
D.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街璞而市鼠腊/其可乎
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他肆之屡恒满”中的“腰”,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C.墨翁是一位隐士,名字罕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D.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于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3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躬操杵白,龟手黧面,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
(2)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
33.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是为了表现墨翁_____________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34.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亡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注释:①组:绳子②案堵:安定有序。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使人致命于怀王          致命:传达言辞,禀报
B.诽谤者                           族:灭族
C.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D.然身坚执锐首事             被:遭受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将相诸君籍之力也        玉斗一双,欲亚父
B.凡吾所以来,父老除害     击破沛公军
C.收其货宝妇女               今行无信
D.乃秦王属吏                      其无礼于晋
37.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收其货宝妇女而
B.又心怀思欲
C.如绣夜行
D.人言楚人沐猴而
3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相同的一项是(     
A.籍何以至此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C.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D.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4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和秦官吏一起到乡间告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自己还军霸上的原 因是想等着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约。
B.鸿门宴上,刘邦向项羽道歉,项王留刘邦和他一起饮酒。范增多次举起玉玦是要暗示 项羽杀掉刘邦,断绝后患。
C.项羽认为,当初立诸侯的后代为王,是为了讨伐秦国,但是战斗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项羽和诸将相。
D.三篇选文都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在描写手法上,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刻画了项 羽、刘邦等人的人物形象。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3)义帝亡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4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暴槁:枯
B.金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之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节目:项目
4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44.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4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46.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4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寖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肄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每朝会,朱紫满廷而少衣绿者,品服大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乃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已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有删改)

4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土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缗一百文。文中用的是第二种意思。
5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B.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C.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
(2)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

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诏两制议,皆言:“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绛、行父议皆黜不用。

杨亿荐绛文章,召试,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徙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上言:“迩来用物滋侈,赐予过制,禁中须索,去年计为缗钱四十五万。自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余万。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簿书不存,则无所措置。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使契丹,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召信臣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节)

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B.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C.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D.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又如陆游 “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中的“起家”
B.土,是五行之一,“土德”是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C.擢,文中是提拔、提升的意思。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说法还有“迁”超迁”进”等。
D.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绛出身官宦,善写文章。他父亲不仅品行好,而且文章写得好,他也曾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提拔。
B.谢绛关心时局,积极谏言。他为官任上,所到之处常能就实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看法呈报皇上。
C.谢绛实事求是,敢于革新。他发现宫廷越来越奢侈,赏赐过度,有司无措,他主张根据现实采取正确态度。
D.谢绛兴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邓州知州,他正视“远水不解近渴”之现实,建成了六门堰,惠及广大百姓。
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
(2)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师雄,字景叔,京兆武功人。学於张载,第进士。为仪州司户参军,迁德顺军判官。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既而谍者言夏伏精骑于黑水傍,琯谢曰:“微君言,吾不返矣。”

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吐蕃寇边,其酋鬼章青宜结乘间胁属羌构夏人为乱,谋分据熙、河。朝廷择可使者与边臣措置,诏师雄行,听便宜从事。既至,谍知夏人聚兵天都山,前锋屯通远境。吐蕃将攻河州,师雄欲先发以制之,请于帅刘舜卿。舜卿曰:“彼众我寡,奈何?”师雄曰:“在谋不在众。脱事不济,甘受首戮。”议三日乃定,遂分兵为二,姚兕将而左,种谊将而右。兕破六逋宗城,种谊破洮州,擒鬼章及大首领九人,斩首众多。捷书闻,百僚表贺,遣使告永裕陵。苏轼闻其事,作诗咏之。

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入拜祠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为陕西转运使。内地移粟于边,民以辇僦为病。师雄言:“往者边土不耕,仰给于内,今积粟已多,军食自足,宜令内地量转输致之直,以免大费。”报可。

召诣阙,哲宗劳之曰:“洮州之役,可谓隽功,但恨赏太薄耳。”对曰:“皆上禀庙算,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因陈其本末。拜卫尉少卿。哲宗数访边防利病,师雄具庆历以来边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谋议之得失,及方今御敌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绍圣安边策》,上之。未几徙知陕州。卒,年六十。

师雄慷慨豪迈,有志事功,议者以用不尽其材为恨。

(选自《宋史•游师雄传》)


[注]辇僦:雇人用车辆运输,庙算: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谈判。
5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帅延安,辟为属       辟:征召
B.百僚表贺                           表:表示
C.但恨赏太薄耳                      恨:遗憾
D.哲宗数访边防利病               访:谘询
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B.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C.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D.鄜延将刘琯与主帅议战守策\欲自延安入安定\黑水\师雄以地薄\贼境惧有伏\请由他道\
5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师雄有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任德顺军判官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能,吐蕃一战,他先发制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B.游师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吐蕃熙、河一战大获全胜,他起的作用很大却没有得到重赏,他也不为自己争辩。
C.游师雄心系国事民生。针对从内地运粮到边境一事,他向朝廷提议应该核算费用,以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D.游师雄一心为国。《绍圣安边策》中陈述了庆历以来连帅处置好坏,朝廷谋议得失、当前御敌关键,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5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厚赏师雄,言者犹以为邀功生事,止迁一官,为陕西转运判官
(2)臣何力之有焉。唯当时将士勋劳未录,此为欠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党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B.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C.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D.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6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出官,(京官)外调。
B.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七庙,天子的宗庙。
C.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这里代指时间。
D.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为使人民免受祸患,他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之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6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发仓振民、劝耕桑,咸有成绩,嘉卓异者数矣。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

6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B.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C.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D.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65.下列对原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B.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后常用来代指“中国”。
C.连横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合纵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D.原文中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河”指的黄河。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贾谊论》从贾谊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苏轼对贾谊为人、遭际的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的态度。
C.《过秦论》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时,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六国与秦对比,陈涉与秦王朝对比。
D.后文写贾谊志大才疏,郁郁而终,但从文末看,他的主要用意,又在于借以提醒为人君者,注意用其所长,以免造成浪费人才。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文言文阅读
1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文阅读
1-4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左传》  史传文
5-80.4班固(32-92)  《汉书》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9-120.65其他近代作家  史传文
13-160.85司马光(1019-1086)  史传文
17-200.65脱脱等  史传文
21-240.65陈寿(233-297)  《三国志》  史传文
25-280.4《旧唐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29-340.65其他明代作家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35-41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传文
42-470.65荀子(前313-前238)  其他南北朝作家  文言文断句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48-510.65《新唐书》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史传文
52-550.4脱脱等  史传文
56-590.85脱脱等  史传文
60-630.65张廷玉  文言文翻译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史传文
64-670.65苏轼(1037-1101)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