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同步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0-08-14 60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名篇名句默写、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红了枝条,高大的青杨,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______,那么它在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如梦似幻的温柔之色。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了巨变,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随着冷空气的频频入侵,落叶飘零,______。但这种暗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舞的脚步,山峦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它披上一件银白的棉袍,于苍茫中呈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我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借代、夸张、反复B.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拟人、排比D.借代、拟人、反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5)《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020-08-11更新 | 846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行围绕山谷伐木和竹篱间背瓜果等场景描写了普通的农家活动,表现出一派明朗纯净的乡野风韵。
B.“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一句所表达的心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象到其中的欢快欣喜。
C.诗歌第二节中的“雾”“霜”以及第一节中的“露珠”传达并营造出清凉、冷寂、朦胧的环境气氛。
D.“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悠远。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既讲究“圆圆的网”“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这种形与影的精细视觉效果的营造,也注重听觉描写,如“伐木声”“蟋蟀声”“笛声”等。
B.诗歌第一节末尾的“栖息”二字概括了农村秋天的场景,将虚无的东西形象化,营造了农村祥和、闲静的氛围。
C.诗歌第三节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这可看作是古人所谓的“起兴”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
D.诗人的感觉敏锐而丰富,表达新颖别致,用象征手法把秋天写得神秘莫测而又明朗脱俗,显示出思想的高深厚重。
7.诗人在每一节都用了一个“满”字,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8.注重场景和画面描写是本诗的显著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0-08-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蒙眬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有改动)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了“梦”的奇妙与绚丽,揭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无价的珍宝”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和重要性。
B.“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鬓发斑斑”则使人叹息。
C.诗人说梦在一个“暗夜里”开绽,可见梦的来临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梦终究会来到盼望它的人的面前。
D.“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两句,“九”极言寻梦岁月的短暂,“冰山”“旱海”说明道路的难行,可见寻梦的艰难。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亲切的日常说话的语调,将复杂精微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B.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了“金色的贝”,构思新颖奇特。
C.“金色的贝”深藏在“青色的大海”里,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诗人如此用心地描绘色彩,足见其对美的追求。
D.“开出花来了”“开出娇妍的花来了”,这两句像画家在画一幅妍丽的画,一层层地将色彩涂抹上去,很有层次地渲染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
11.请简要赏析“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12.有人说这首诗的内容具有“哀而不伤”的特点,为什么?
2020-08-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名篇名句默写、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4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名篇名句默写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3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二、名篇名句默写
40.6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三、现代文阅读
5-80.65何其芳现代诗歌
9-120.4戴望舒现代诗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