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3-04-30 1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面对着寥而深邃的星空,他不禁心潮澎,所有的迷与困惑全都消失,耳边回响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他又坚定地走上了继续拼搏的道路。

A.guō   pài   wăng   zēng   èB.kuò   bài   măng   céng   è
C.guò   pài   wăng   céng   D.kuò   pài   wăng   céng   è
2020-10-12更新 | 636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飞虎队   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传播“飞虎精神”。
②90多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声音爽朗,背挺腰直。
③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
④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在该园原会议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
⑤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⑥1975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义结金兰,鸾凤和鸣。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⑥
2019-12-19更新 | 357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2020-12-23更新 | 76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宿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021-04-06更新 | 7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6.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作铺垫。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十二个字,把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C.“层林尽染”四个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了红色。这四个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D.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
B.上阕词人远望群山尽染,近看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C.“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反问句,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D.下阕“忆”后几句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概括了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019-11-29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