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1-03 2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2019-08-15更新 | 1030次组卷 | 9卷引用:【新教材语文01】人教语文必修上册1.1 沁园春·长沙 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面对加粗词语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长空,鱼翔浅底——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沁园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携来百侣
B.橘子州   鹰击鱼翔   挥斥方遒   王侯将相
C.主沉浮   苍海横流   漫江碧透   峥嵘岁月
D.竟自由   指手画脚   视若粪土   怒不可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阕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阕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2022-01-01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2022-01-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7. 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2022-0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六、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9. 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