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再别康桥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5-01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2019-12-13更新 | 31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说来很惭愧,我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只是信手拈来,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2021-03-12更新 | 361次组卷 | 8卷引用:6.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课时同步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二、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3. 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烈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爱恋。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难以把握。
2021-10-26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4. 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5. 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021-10-23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