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中 2020-11-24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背面。人类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看到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人类此前的所有登月活动都是在月球正面完成的,嫦娥四号创造了历史。

嫦娥四号着陆于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与相对平坦的月球正面不同,月背地形更为复杂,几乎全是环形山和古老的陨石坑,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面貌。玉兔二号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测量、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将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背之前,苏联与美国虽然已完成了月背的成像工作,但一直没有航天器造访这片古老的神秘之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通信障碍。由于月球自身的阻挡,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背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系,也就无法对着陆月背的航天器进行测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建立一座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放置一颗“鹊桥”中继星。“地月拉格朗日L2点”是地月系统中的五个平动点之一,位于地球至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地球、月球的位置相对固定。L2点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和在三体问题中相对固定的几何位置,决定了它在停泊中转、中继通信、天文观测,星际转移等深空探测任务中,具备独特的工程应用价值。

“鹊桥”中继星是我国也是世界首颗地球轨道外的专用中继卫星,2018年5月21日发射后,在地面的控制下,完成了地月转移、月球借力转向、Halo轨道捕获等关键控制,成功实现了沿Halo轨道的飞行。在完成在轨精度和指向测试后,“鹊桥”具备了实现地面测控站和月背数据中继的能力。这座通信桥梁的架通,使我国航天器的月背软着陆最终从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

(取材于李潇帆、武勇江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嫦娥”一词,凝聚了中国人对探月的向往之情。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2013年12月2日,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随后玉兔号如期着陆,这是我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玉兔号月球车着陆一个多月后,因为和月球表面的石块发生磕绊,失去了行走能力。为此,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让它实现玉兔号没来得及完成的梦想。

月球距离地球最远达40多万公里。在地球上隔空操作距离这么遍远的月球车,可不像在地面上开车那么容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驾驶员”要让这只“兔子”动起来或停下来,需要有效利用月背遥操作技术,该技术包括感知、规划、执行、休眠、唤醒五个部分。

感知,就是使用玉兔二号的导航相机,对月球进行拍照成像。根据导航相机拍到的照片,地面的“驾驶员”还原出月球表面的数字影像图,从而判断月面地形的具体情况,包括撞击坑的宽窄、深浅,石块的大小、距离等信息。规划,是指在了解玉兔二号所处的周围环境之后,地面的控制人员依据月球背面数字影像图和科学家团队确定的探测目标点,按照月球车的越障和爬坡能力,规划出一条玉兔二号能够安全行驶的路径,并设定从起点到终点的各个导航点。执行,指的是遥操作团队将规划结果转换成控制指令,通过地面测控站发送到“鹊桥”中继星,中继星再将指令转发给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后者接到指令后,就会按指令完成移动工作。

休眠和唤醒与月球的环境有关。月球的一天为27个地球日左右,其中一半为白天,即月昼;另一半为黑天,即月夜。在月夜期间,月面温度将降至-190C左右。在过低温度下工作,月球车及其搭载的科学设备会受到损害。为确保安全,在月夜到来之前,需让月球车车体收拢桅杆和一侧的太阳帆板,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对设备进行保温,进入休眠状态。当太阳升起、月昼到来时,随着太阳帆板受到阳光照射,发电功率达到一定值后,月球车将向中继星发出信号。地面工作人员收到信号后给它发送唤醒指令,玉兔二号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取材于邱晨辉、宋星光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在艾特肯盆地着陆的探测器。
B.月背更接近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C.嫦娥四号造访月背前,人类对月背的地形地貌一无所知。
D.“地月拉格朗日L2点”处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固定位置。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鹊桥”中继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接地球测控站和月背航天器的通信基站。
B.人类首颗不在地球轨道上的专用中继卫星。
C.发射后静止在地月系统中的一个平动点上。
D.经过调控和测试后具备了数据中继的能力。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月背遥操作技术五个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知:玉兔二号利用导航相机拍摄成像后,地面控制人员据此判断其周围地形。
B.规划:地面控制人员根据月背地形等制定玉兔二号到达探测目标点的安全路线。
C.执行:玉兔二号通过中继星接收到地面的导航指令后,完全依照指令进行移动。
D.休眠、唤醒:受月球环境影响,玉兔二号需在每个地球日休息半日、工作半日。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兔号的远程遥操作没有借助“鹊桥”中继星。
B.太阳升起时休眠的玉兔二号立即开始探测工作。
C.为保护科学设备,玉兔号和玉兔二号都需要在月夜休眠。
D.与玉兔号不同,玉兔二号不会受到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
5.嫦娥四号发射前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中,有两项对玉兔二号的成功产生了直接影响。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写出这两项成就取得的时间、内容及其对玉兔二号的作用。
2020-10-09更新 | 277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A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B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D.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彬慰安之,待宾礼B.观其        一无
C.汝故疏我                 功哉D.彬总师也     上临哭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请分析原文划线部分语句中:美为什么微笑,这表明了他对曹彬怎样的态度?上为什么大笑?这表明了他对曹彬怎样的态度?
A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B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2020-11-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1.对这首诗的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为《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很好地概括了整首诗歌写到的主要景象:春、江、花、月、夜。
B.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月圆人不圆的对比反衬,使得离愁产生了更感人的情感力量。
C.诗歌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D.全诗悲怆感人,乘船出行的游子,楼上思夫的妇人,他们距离远隔而心灵互思的情感浓郁而悲凉。
1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诗中,“待”字用的极妙。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妙处。
2020-11-24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3. 默写下列古诗文原句。
(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朝闻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大学之道,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 。
(7)颜渊问仁。子曰:“________________。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治其国。
(9)欲修其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家齐而后国治,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其无,有车之用。”
(12)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____
(13)不失其所者久,___________________
(14)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九层之台,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19)自古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青州思范仲淹

①山东青州是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昔时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其中就有青州。青州是古代“九州”之一,位于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约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事业。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不很粗,却坚劲挺秀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迎风凛冽。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然而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直达山顶,回望山下,市井远退,田园如织。这时再仰观那“寿”字犹如一艘多桅巨船,挟云裹雾,似乎就要压到头上。偕行的一个小伙子贴身字上,还没有“寿”下“寸”字的一竖高。这是天下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法专家还常渡海来顶礼膜拜。

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东风中,细细端详这个事业。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缔造了事业,但他其时的目的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昔时不外是死者身边一块通俗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黎民摆摆皇族的威风。可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直到现在。

④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水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昔时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今后,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理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昔时云门山神看着花钱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一定轻视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自得,它蔑风雨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它无求无欲,永存于世。

⑤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停。这祠不大,约莫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这井水干净,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这井就成了后人纪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            。”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

⑥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归纳综合了范公的一生。

⑦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清贫。他立志念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争革新。当时,西夏一再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天子都按着舆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革新,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地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⑧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全心全意地去做,将所有才气都投身于处置政务、军务中去,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宋仁宗皇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

⑨《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头脑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地焦虑彷徨,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涯;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朴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几多志士仁人,匡正了几多仕人官宦。《岳阳楼记》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其实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施展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明白,将他一生履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升沉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注而出,然后又蓦地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涯,光照千秋。

东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景。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改

14.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B.痼疾:文中意思是经久难治愈的病。
C.砥砺:本义是磨刀石,这里是勉励、磨练的意思。
D.万千气象:天气、气候反复无常。
15.根据上下文,填入文中第⑤段划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甘清罗致无限己,恰似希文昔日心。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16.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青州名字的来历,交代人们来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拜寿和凭吊范仲淹。从结构上看,这是为引出下文所写内容。
B.“寿”字是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更重要的是衡王希望将书法艺术传承下去。
C.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这声长叹是他对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
D.本文文体与《祝福》一样,以“我”的视角,写了“我”的所见所感,词藻华丽,意蕴丰富。
17.综观全文,分条概括归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事迹。
18.本文题目是《青州思范仲淹》,文中却多次提到青州衡王,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2020-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19. 通过老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使同学们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修改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2020-11-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