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三 学业考试 2020-11-28 3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陈情表》,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       祚:zuò   福分
B.常在床       蓐:rǔ       草席
C.责臣       逋:pū       逃脱
D.不名节       矜:jīn       怜惜
2.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供养无主
A.臣具表闻B.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但刘日薄西山D.谨拜表
5.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第三、四两段,李密对自己暂时不能应召赴任作出申述:首先,申明自己希望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_______”,不应召不是为旧朝守节,从而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忌。其次,表示家中状况困难,已过九旬的祖母无人照顾,自己不应召,正符合朝廷“以孝治天下”的政策。最后,许诺一旦祖母去世,就去为朝廷效力,并用“____”(两个成语)表明了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
2020-11-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曾任彭泽令,向往田园生活。《归去来兮辞》表现了他归隐田园时的欣喜之情。
B.《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蒙冤遭难的窦娥在临刑前立下三桩警愿,体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
C.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用清淡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空灵月光、朦胧青雾之下的静谧荷塘。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人间喜剧》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2020-11-2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三、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7. 下列对《边城》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翠翠在端午日看龙舟比赛找不到爷爷,被傩送派人送回。她得知实情,消除了对傩送的误会并暗生情愫。
B.选渡船代表娶翠翠,选碾坊代表娶中寨人的闺女,天保在选择渡船和碾坊时犹豫不决,索性一走了之。
C.性格豪爽的船总顺顺认为天保的死与翠翠有关,对前来打探消息的老船夫心存不满,回应得较为冷淡。
D.爷爷在白塔倒塌之夜去世,翠翠继承了爷爷的渡船,守候在碧溪岨渡口,继续摆渡,等待傩送归来。
2020-11-24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鲁迅小说中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极为精当,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老头子的眼神让狂人感到恐惧,也反映出狂人多疑的心理。(《狂人日记》)
B.“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从闰土眼睛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历经人生困苦,饱受磨难。(《故乡》)
C.“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呆滞的眼神让人觉着她屡经变故,看开世事。(《祝福》)
D.“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众人围观的目光让阿Q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内心充满绝望。(《阿Q正传》)
2020-11-2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9.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同学们对苏轼笔下的赤壁心驰神往,于是来到赤壁,走到江边。江水东流,静默无声。一位同学失落地问同伴:“怎么看不到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______,卷起千堆雪’那样的赤壁景象?”同伴笑道:“看不到又有什么关系呢?想当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不也很好吗?”
2020-11-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呐喊》中两篇小说的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一)《白光》节选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 huàn)____散了的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只见七个头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黑圈子也夹着跳舞。他坐下了,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他的神色。

“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胡乱的包了书包,挟着,一溜烟跑走了。

陈士成还看见许多小头夹着黑圆圈在眼前跳舞,有时杂乱,有时也排成异样的阵图,然而渐渐的减少,模胡了。

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

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碗筷也洗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寓在这里的杂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县考的年头,看见发榜后的这样的眼光,不如及早关了门,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

(二)《孔乙己》节选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10.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huàn)____散了的身躯
②脸上都显出小(   )他的神色
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A.横线上应填“焕”,“觑”读作“qù”,“颓唐”形容惊慌害怕。
B.横线上应填“涣”,“觑”读作“qū”,“颓唐”形容败兴的样子。
C.横线上应填“涣”,“觑”读作“qù”,“颓唐”形容败兴的样子。
D.横线上应填“焕”,“觑”读作“qū”,“颓唐”形容惊慌害怕。
11.下列对小说节选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陈士成看榜归来,七个学童的一系列表现,和酒店里的小伙计不愿跟孔乙己学写字的情景,都表现了孩子们对落第者的不屑。
B.陈士成屡试不第,觉得别人甚至动物都在笑他,说明他脆弱敏感,自尊心强,比起孔乙己偷书被抓,遭人嘲笑还要强辩,更让人同情。
C.陈士成认为自己十六次落榜,是考官们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这与孔乙己常说些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一样,都是自欺欺人。
D.陈士成和孔乙己都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陈士成多次落第,孔乙己也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12.《白光》节选中的画线句子,用糖塔倒塌来比喻陈士成希望破灭。如果把糖塔倒塌换成“肥皂泡破灭”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13.鲁迅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是其主题之一,这里的“凉薄”指人际关系的冷漠。请结合《白光》《孔乙己》《明天》《故乡》《一件小事》等鲁迅小说中的一篇,对“苦人的凉薄”加以解说。
2020-11-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剧院里哪些座位听得最好

买戏票的时候,你也许总是希望挑选到中间靠前面的座位,以为这些座位应该是看得效果好、听得又清楚的地方。可是,如果不用扩音器的话,事实并非如此。中间靠前的这些座位虽然看得清楚,但往往却是听得效果最不好的地方。一般而言,二楼的座位比楼下好,而三楼比二楼更好。

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很清楚。因为电影院里的扩音机能量很大,还可以调节发声方向,使全部声音最有效地射向全场听众,使每个人听得又清楚又响亮。人或乐器的声音能量都比较微弱,跟扩音机比起来相差很远;要是单靠它们本身的声音,使上千个听众都听得又清楚、又响亮就比较困难。在剧场里,如果我们要想听得很好,除了要有清晰的直达声以外,还需要利用反射声作为补充,这才能使声音听起来宽厚丰满、悦耳动听。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剧院、音乐厅或大礼堂时,都要考虑到声学结构。

光线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声音也是一样。舞台上的声音受到舞台地板、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天花板以及墙壁的反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其中最起作用的是舞台地板和舞台上的硬质壁板,因为它们距离声源最近,反射效能最高。在这里,直达声和反射声几乎是同时送出去的,它们的间隔短于二十分之一秒,在增加了声强的同时,清晰度并不会受损。【A】——在演员发声的二十分之一秒后,还有很强的反射声,【B】____对音质没有帮助,【C】——使人听到一前一后的声音,这就是令人不快的事情了。再有,剧院的天花板和墙壁,也都能起到反射声音、美化声音的作用。普通剧院正厅座位往往低于舞台,后排座位仅仅高出舞台一点点,所以几乎整个正厅都受不到舞台地板反射的作用;而中间的座位,距离两侧的墙也比较远,接受不到墙反射的声音,只能听到台上的直接声。所以在一些较大的剧院里,坐在中间位子上听起来,声音总是不够清楚响亮,有时像是在露天“剧场”的感觉。

二楼的座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舞台地板和壁板的反射作用,所以声音又清楚又响亮。三楼虽然距离舞台更远,但是它与舞台和声源构成的角度更小,反射的效果也就更大一点。再加上三楼距离天花板很近,又多了一层很有效的反射,所以往往三楼的声音比二楼还要好一些。如果舞台上铺了大地毯,楼上的声音就会减弱。有的演员为了使听众听得更清楚,常常站在台口,这样对前排的听众是有一点效果,但从整个剧院来说,他的声音强度反而降低了,因为这时舞台地板和壁板对他的声音已经起不了反射作用。

最理想的剧院,所有座位都应当高于舞台地板。像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大礼堂那样,随便你坐在哪里,都能听得好,又看得好。

有的剧院在墙壁上和天花板上使用了过多的吸音材料,就只能适合放映电影;若是用来演剧或开音乐会,效果就不很好。如果舞台上挂些丝绒幕,摆很多的花草,对于声音的传播同样也都是不利的。

14.在文章第三段中A、B、C三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不仅       而且
B.因为       所以       反而
C.因为       所以       而且
D.如果       不仅       反而
15.下列做法,能够增强剧院的音乐欣赏效果的一项是(     
A.舞台上使用硬质地板B.舞台上铺设大地毯
C.演员站在舞台台口D.舞台挂丝绒帷幕
16.周末你约朋友一起听音乐会,购买门票时,音乐厅售票处只剩一楼中间(下图A处)和二楼靠后座位(下图B处)的门票,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你会选择哪一处座位的门票?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020-1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与职责整合,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文化牵手旅游,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合作增值。

有媒体报道,2017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逾11%,已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像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查干湖的冬捕、傣族的泼水节等地区旅游特色项目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文化,文化被另一种形式承载、传承。

这些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证明,两者融合、互通互补可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文化旅游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二者的完美融合并非易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一些地区会为一个名人故里争得面红耳赤;一些地区盲目地复旧复古,用雷同的内涵和景观来招徕游客;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的问题。

“旅游+文化”的融合,不能离开特定的地域条件,还有赖于文化的长久历史积淀,而不是靠地方政府主观上一时的争取。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价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内涵,产生“1+1>2”的效应,才能实现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初衷。


   关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20-11-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18. 请以“文化与旅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认识。
要求:不少于700字
2020-11-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19. 请以“我的文化之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旅行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求:不少于700字。
2020-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文言文阅读
1
语言文字运用
3
小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文阅读
1-50.65李密(233-297)  概括中心意思  文言实词  一般文言虚词
二、语言文字运用
60.6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题
80.65鲁迅(1881-1936)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选择题
17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三、小阅读
70.8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四、名篇名句默写
9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0-130.4鲁迅(1881-1936)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中国现当代小说
14-1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科普文章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六、作文
180.4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190.65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