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西藏 高三 期中 2020-12-02 2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人意            人所难
B.                    日积月            连篇
C.                    因材施            学相长
D.败                    百废待            夜寐
2020-11-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振奋          震撼          黔驴技穷          故计重演
B.协商          胁迫          原型毕露          形迹可疑
C.杂糅          蹂躏          谈笑风生          老生常谈
D.蓬勃          帐篷          委屈求全          曲意逢迎
2020-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慷慨——吝啬          精简——冗繁        丰富多彩——千篇一律
B.文雅——粗俗          模糊——清晰        宽宏大量——掂斤播两
C.含蓄——直白          谨慎——鲁莽        扑朔迷离——一清二楚
D.迟疑——果断          坚强——脆弱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2020-11-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苍茫的大地   苍翠的山峦   苍白的草原
B.细致地工作   细腻地描写   细密地分析
C.保卫祖国   保持冷静   保重身体
D.性情孤僻   势力孤单   生活孤苦
2020-1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A.她做导游很多年了,自然见多识广,对如何规范旅游市场,也可谓独具慧眼
B.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询问时侃侃而谈,对相关问题并不人云亦云
C.有些足球迷对国内国际的赛事了如指掌,谈起来头头是道,就因此自鸣得意
D.诸葛丞相虽然豁达大度,但对那些投机取巧损害百姓利益的官吏却毫不手软。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回溯一百年来的历史,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B.卓玛读大学时,对电影艺术曾沉沦过很长一段时间。
C.尼玛精力充沛,时间充裕,负责班级的体育训练非常合适。
D.雨过天晴,烟雾弥漫了整个拉萨河谷,两岸的树林已经看不见踪影了。
2020-11-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7.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风瑟瑟               一叶知               春华               毫无犯
B.香远               多多               求精               老当
C.危不惧               居高               深渊               渊羡鱼
D.一决胜               忘恩               忍辱               如释重
2020-1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能充分利用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B.北约军事干预南联盟,不仅未能解决那里的民族和宗教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地激化了民族矛盾和宗教情绪。
C.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跑到别的树上去。
D.虽然这次没有看见日出,但是大家并不气馁,因为我们坚信明天依然有日出。
2020-11-2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将“那么,忙了停一停,累了歇一歇”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忙与累也许是无法避免的。①当我们稍作停歇,伸手把过一枝梅花,此时不用再去羡慕梅妻鹤子的悠闲。②嗅一嗅梅花的清香,就能嗅到生活的芬芳。③能嗅到生活芬芳的人,四季都有花开。④四季的花香会让我们远离忙碌和疲惫,享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A.①B.②C.③D.④
2020-11-17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缩句后符合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A.威武的长江舰停泊在灯火辉煌的武汉码头上。     (长江舰停泊。)
B.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长安街挤满了男女老少。)
C.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          (性格,精神,才具,葬送在事务上。)
D.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   (草地夜空演唱歌声。)
2020-11-2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不但热爱这种上课方式,而且青年老师也热爱这种方式。
B.达瓦现在面临两种挑战:一是来自生理,二是来自心理。
C.在这篇文章里,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乐于助人的父亲形象。
D.审题是否正确,答题是否细心,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
2020-11-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2.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B.百合刚刚长出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C.明朗的月光在窗台上徘徊,像刚刚出嫁的新娘依偎在新郎身旁,久久不愿离开。
D.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2020-11-27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千万别慌,”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做题时要看清题干要求,答题时要有条理。”
B.按照结构分,可以分为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和同位短语等;按照功能分,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
C.张老师总是喜欢强调,不要一味纠结答案是什么,而要反复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D.一夜春风来,公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水仙、海棠、迎春、丁香……应有尽有。
2020-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4. 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收视率,局长在会议室经常召集文艺部、新闻部和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广泛交流意见。
B.为了提高收视率,局长经常召集文艺部、新闻部和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在会议室交流广泛意见。
C.局长经常召集文艺部、新闻部和广告部的工作人员在会议室广泛交流意见,为了提高收视率。
D.局长在会议室经常召集文艺部、新闻部和广告部的工作人员交流广泛意见,为了提高收视率。
2020-11-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5.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2020-1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而下之头于牖(yǒu窗户))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五》)

16.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B.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C.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D.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17.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听说B.窥:偷看C.施:实施D.走:跑
2020-11-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 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如“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18.本文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列图表B.举例子C.作诠释D.列数字
19.根据原文说明,下列属于对联的特点一项是(     
A.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B.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
C.“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D.蕴含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
20.根据原文说明,下列不属于“汉字修辞”的一项是(     
A.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B.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C.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D.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21.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2020-11-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单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2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3.纵观全文,作者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为什么会有“酸楚和愧疚”的情感呢?
24.下列不属于作者对村庄和老屋的深深情感的一项是(     
A.莫名的酸楚和愧疚B.耿耿于怀和惴惴不安
C.十分悲壮和难以忍受的孤独D.无限怀念之情和感激之情
25.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6.下列判断,与⑤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南屋给了我宁静的时空。
B.南屋给了我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
C.南屋给了我发黄的记忆和心灵的底片。
D.南屋给了我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27.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些现象的一项是(     
A.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
B.转弯抹角的胡同已经不在,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
C.大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
D.老屋早已拆除,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
28.概括第⑤段所写的事件,并分析作者写这些事件的目的。
29.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原是赞美牡丹的话,后常用来称赞美女。
(2)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3)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30.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B.小说C.议论文D.散文
2020-1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31.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5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7,8,9,10,11,12,13,14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选择题
5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60.65一般词语选择题
70.65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80.65关联词语选择题
90.65连贯  语句复位选择题
100.65单句的成分选择题
1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选择题
120.85修辞手法选择题
130.85标点符号选择题
1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选择题
150.94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16-17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文言文断句  文言实词
三、现代文阅读
18-210.65科普-社会科学类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
22-300.4其他散文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四、作文
310.65生活体验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