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月调研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03-01 10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从乡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秩序,本身确实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你看《清明上河图》那幅长长的画卷,好像就是一个从疏落的乡村,渐渐地往繁华城市过来,这是一个连续过程。可以肯定地说,当传统的乡村向现代的城市发展,现代城市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政治、文化和生活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国家逐渐现代化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乡村秩序是传统中国占主流的意识。费孝通《乡土中国》曾经讲中国本质上是“乡土中国”,中国的乡村秩序比如差序格局、家族、系统、男女有别的礼制就是中国的“社会秩序”。可是,这一切在逐渐发展的近代城市里面都变了。

大家可以看到近代城市里面,不再仅仅是地主和农民,各种行业、各种身份、各种角色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原来乡村秩序里家庭、家族、宗族的密切关系,在城市里面被打破了。过去父子主轴的家族里面那种礼制是不能够建立城市里的生活秩序的,城市里面生活的秩序不可能再靠以前“上下有序、男女有别”的礼仪制度管理,只能改用“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来治理。

在时间分配的关系上,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黑夜白天非常分明的时间观念,在城市里面也被打破了。当照明条件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这种日夜分明的简单乡村秩序也被破坏了。

城市商业也一样,从最初的商店到大百货公司,再到现在的超级市场,已经改变了过去农村里面贸易和交换的形式,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品了,一切都可以在商店里面买到。

现代城市对传统乡村的中国人带来很大震撼。大家看一些文学作品就知道,茅盾《子夜》里吴荪甫的老太爷一进城,看到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马上就晕倒了。这种震撼在古代也有,唐诗里面就有“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但是,这并不是批判现代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代表了新方向。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城市的文化史研究》)

材料二: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往往是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宏观层面的城市改造运动,且具有强烈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功利性色彩,其典型特点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的物质化、技术化过程,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社会化、现代化过程。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在为城市居民生活创造更好、更有效的生存环境,因此,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作为主体的“人”上了。我们不是为了城市而进行城市更新,“城市”只是我们城市更新的客观对象,而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才是行动的根本目的。所以,作为主体的“人”应该是城市更新中的“核心”。城市更新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人化”的过程。

二是过于强调物质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忽视了文化层面上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本身应该包括物质与技术层面、文化与制度层面两个维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按照城市更新的两个维度平衡发展的要求同步进行的,其结果在宏观层面上造成了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快速发展与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相对不足的严重失衡,或者干脆只有物质与技术层面的城市更新而没有文化层面的城市更新。

三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的表面特征,忽视了城市更新的本质与内涵。比如,过于追求土地、资金、建筑、道路等“数量”上的扩张,而对城市更新中的“质量”重视不够;比较重视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等物质方面的“硬件”改造,而在城市精神文明、人文素质等“软件”方面的配套改造严重不足。城市从本质上看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更新应该体现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服务精神。

四是过于强调城市更新中政府部门及其领导的推动作用,忽视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定多,自下而上的城市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和建设少。有些为加快城市更新而进行的“土地运动”,却损害郊区农民的利益。一些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客观地造成了许多社会文化空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结构的破坏。

城市更新可以改变居民原有的客观生活环境,但却无法还原已有的生活结构。如果城市的更新,给居民在物质或是精神上带来负担,我们就需要做出改变。

(摘编自文军《城市更新的社会文化基础及其张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不断走向现代化,因此带来了城市规模的增大,人们政治、生活、文化等全方面的改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反映了城市的进步改变了商品经济社会原有的商品交换方式,对人产生重大影响。
C.现代化的城市更新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在做好宏观规划、强调物质提升的同时,也要兼顾微观设计、人文环境的营造。
D.不少原有的乡村轶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打破,但注重“人”这一主体始终应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点的关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在物质与技术层面的不断进步,是打破传统乡村时间轶序的前提,城市的生产方式就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
B.因为文学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我们想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描写城市生活的文学作品来获得。
C.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更新过程中,都更加注重收集普通百姓的意见,尊重老百姓的主体体验,这体现城市发展的初心。
D.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更幸福地生活,政府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城市更新”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繁华城市的风貌。
B.久居乡下的老人来到城市后感到极度的不适。
C.某城区在建设时增加了公众使用的文化场所。
D.脱离土地的居民搬入了为他们建设的安居房。
4.你认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接受哪些观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吉庆街,位于武汉的老城区,古老却破旧。政府通过一系列微改造,不但保留了原有古建筑,更增添了休闲、娱乐、商业、文化等元素,华丽变身为网红打卡点,同时获得国家4A级景区挂牌。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其改造的特点。
2021-02-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月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欺压的女面包师的胜利

【德国】布·克罗瑙埃

女面包师突如其来的举动,是件小事,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回家的路上我才想起事情发生的经过。

首先,我想起了一次晚班火车。在一个小站上,挤上来一群年纪大的妇女,也不管有无座位,个个显得异常激动。她们衣着随便,穿的套裤和大衣全都褪了色,但她们根本就无所谓。车厢里顿时像年轻人的宿舍似的,一片喧闹。其中有一个妇女还向别人讲述怎样在夜间将座位摆成卧铺。我想,女面包师也会在她们中间的。不行,她根本不是那一号人,她是个孤独的人,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是个一开始就被遗忘在一边的人。

不,她是个周末只在家里磨蹭的人。她一定要待在自己那间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如果她星期一不露面,不按常规走出家门加入到人流中去,不向这个人那个人问好,人们或许就会将她遗忘的。

在我们这家洁净的、生意繁忙的面包铺子里,人们总是那么生气勃勃,精力充沛,她在里面怎么会不受排挤呢?她呀,简直称不上面包师,只是个面包铺子的职工,或者只能算个辅助工。我第一次见她便暗自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倒霉鬼”,就像叫那个身体魁伟、面色红润的老板娘为“守护神”一样。这儿所有的面包一天两次送往市内各销售点,由于核算准确,又通过电话落实,面包往往销售一空。这儿的售货员换班不规则,什么活儿都得干。对那些算账不够快,不能很准确、利索地分切大蛋糕,不能对繁忙的工作应付裕如的年轻姑娘常常要调换,而手脚熟练的同事,总是冷眼旁观。

一天,“倒霉鬼”碰到接待三个年轻学生的机会。他们不要马上把面包切开,而是要一只只地切,并且要切得一样。她必须一连三次切开各个小面包,中间夹上巧克力威化,摇摇晃晃地把夹心面包从柜台里递给他们。年轻人用脏手伸到她那沮丧的面孔前,做了个示范动作:该怎样用力一夹,面包正好夹扁,这样才恰到好处,可往嘴里直送。

后来,进来一位先生,他一头银发,身穿笔挺的驼毛服装。女面包师动作迟缓,一直让他久等着,他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最后直到另一个售货员迈着轻盈的步子迎上前去,招呼了那位有身份的先生,才挽回铺子的声誉。而三个青年故意全部用分尼,各自付了账。

人们对夏季那灰蒙蒙的七月天已习以为常,所有的东西都沾满了灰尘。各个角落和花园里,不时地传来孩子们的声音,这一切就像树叶长在树上那样,为人所熟知。而“倒霉鬼”就关注着这些变化。我被人流挤到了她的面前,想买四块苹果蛋糕。她很自然地去拿隔夜面包——显然是规定她取货的地段,和其他售货员明显的差别就在于此——很熟练地拿起托盘,将一块圆蛋糕放在上面。她突然停住了,紧张地扫了我一眼,厚厚的嘴唇蠕动着,嘀嘀咕咕的,像是警告我有危险,但我并没有很快理解她的用意。

“什么?”我说的声音很响,想让她也大声些。她避开我的目光,提高嗓门,用做生意人的口吻,反问我是不是要樱桃蛋糕,而眼睛里却流露出焦急和恳求的目光。

“不,”我说,“为什么不能买苹果蛋糕呢?”她后退了两步,小心翼翼地往两边瞅了瞅,又低声对我重复说了一下。我觉得周围的一切确实有些蹊跷,我看到顾客们嘲笑的神情。她突然抓起一只装有蛋糕的纸袋,在上面涂了一个字,幸好这时大家都很忙碌,别的售货员没有注意这一举动。她像是很偶然的样子,将食品袋放到玻璃台面上,故作镇静,只差一点没有哼哼唱唱罢了。可我还看不清是什么字,猜不出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这蛋糕不新鲜!”她默不作声,用责备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就算是回答了。我太笨了,她好容易才忍住,没有做出不要声张的手势。接着她的脸色刷地变得通红,血红血红的,真令人难以相信。她到里面取了奶油蛋糕,然后又走到我的跟前,说“是否还要点什么?”我这才明白过来,她想要我跟她一起去,我马上跟她去了。她弯下身子,我竭尽全力终于听清:“别买苹果蛋糕,那是昨天的,是昨天的!”这一回这几句话是从她牙缝里迸出来的,算是说清楚了。没有人偷听我们的话,既然她不愿让人听到,那也好!然后她惊恐地用手捂住那不断颤抖和抽搐着的嘴,急忙把纸袋从面前拿开,她在玩弄这一手法时,也顾不得外面等待的顾客了。她再次指着纸袋给我看,并读着上面写的字:“昨天。”“我不得把此情况泄露出去!”她轻轻地补充说,并当着我面将纸袋揉成一团,撕碎,将纸屑塞进工作服的口袋里。当然,我这回买的是四块奶油蛋糕。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向她表示谢意,她也带着一种胜利的微笑送我走出店门,好像我们经历了一次冒险活动。

直到回家的路上,我才仔细回想起这件事的经过。对我来说,至少是有愧于她的。“守护神”老板娘会把女面包师私下辞退的,这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结局。

(有删改)


【注】①分尼:德国硬币,1分尼约等于0.05元人民币。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我”猜想女面包师也会在火车上喧闹的女人中间,是暗指她的年龄身份。
B.女面包师是个常被忽视的人,如果她不向周围的人问好,人们不会留意她的存在。
C.第一次见女面包师,就给她取了“倒霉鬼”的绰号,可见“我”当初也并不喜欢她。
D.女面包师当面把写着“昨天”的纸袋撕碎,表明了她对面包店经营不诚信的愤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回家的路上我才想起事情发生的经过”,是用倒叙手法写“我”和女面包师认识的过程,并以“我”的感受贯穿全文,随情节而先抑后扬。
B.本文写到手脚熟练的同事帮女面包师招呼老先生、三个青年教她夹蛋糕,都是社会众生相的描写,表明这是一个融洽的人情社会,与老板娘对比鲜明。
C.文中写女面包师关注人们习以为常的夏季氛围和孩子们的声音,表明这是沉闷而平凡的一天,借环境衬托她独特的性格,还引出“我”买蛋糕的情节。
D.本文以“我”为叙述者展开情节,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但其中不乏幽默和讽刺,在生动有趣的叙述中表现女面包师与整个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情状。
8.本文以“被欺压的女面包师的胜利”为题,有何作用?
9.文章结尾说“这是必然的、无法改变的结局”,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021-02-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月调研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C.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D.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
B.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
C.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梦》:“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D.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
B.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唐不应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
C.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罚权和战争自主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
D.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客,保一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2)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14.本传记“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冯唐易老”的典故出处。通观全传,本传并非如李广传记一样以“李广难封”为主题,王勃的这两句用典用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青溪

王维

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颇为蜿蜒多姿。②言:发语词,无意义。③趣:通“趋”。④垂钓: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三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句异曲同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审美感受独特。
B.“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一句,写出了清溪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各种水生植物,摇曳生姿。
C.诗歌最后一句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一心向往悠闲,如溪水淡泊安宁,愿能在溪边垂钓中度过一生。
D.本诗诗句质朴绚丽,绘声绘色,画面感强,作者置自身于山水之间,托情感于草木之中,韵味无穷。
16.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淡泊安闲”的心境的。
2021-02-27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月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