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一 期中 2021-03-31 2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这一句出自李白的《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6)杜甫《登高》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轻轻松松让敌军溃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会风雨(            )(2)干自多(            )
(3)契阔谈䜩(            )(4)势五岳掩赤城(            )
(5)如听仙乐耳(            )(6)如今有谁(            )
(7)惟时之枕席(            )(8)粪土当年万户侯(            )
2021-03-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3.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本色》一文中所提到的乡下人有哪些特点?
2021-03-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B.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021-03-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铿,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5.对本文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句微妙地写出了这位企业家虽然毕生对于工匠精神不懈追求,可惜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
B.第②段划线句说明:同《说文》中“匠”字的本义相比,今天“匠”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C.第③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D.第⑤段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成功不是旨归,磨练意志才是工匠精神最为可贵之处。
6.请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
7.如何理解本文标题中“雕琢”一词的含义?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21-03-2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落在故土的雪

许俊文

①同样的雪。落在故土上和落在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许多年来,人在他乡的我,虽然每年都要经历一两场或大或小的雪,但能够在记忆里保存下来的,还是故乡的雪。

②其实,满打满算,我在皖东那个叫豆村的地方只生活了十九年,除去有了记忆之前的蒙昧期,所经历的降雪,也不过十几场而已。可那些极易融化的精灵,在我的心中却像高大的乔木。扎在泥土下的根已很深很深了。每当我遇见异乡的雪,总还停留在物理层面。面对它们时,我的意识常常会一跳而过,视野中浮现出另一场远方的雪。

③故土的雪,形影不离地跟随着我。我从故土的一场又一场降雪中,所感知的,远比季节的变化更微妙,也更深邃。

④年末的一个下午,我在收拾家中的杂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幅字,皱巴巴的一方宣纸上。用浓墨写着“观雪参禅”四个柳体字,一看便知是家父的手迹。运笔中多次出现颤抖与停顿,那是因为书写者年迈力衰,手指不听使唤的见证。

⑤记得童年的下雪天,父亲不用下地干活。他用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教我在九宫格上学书。在他宽厚大手的控制下,我一笔一划地用黑墨将红字填满。父亲的手温暖有力,一页纸写完后,他的体温进入我瘦小的身体,使我冰凉的手也渐渐暖和起来。父亲说,雪天练字,练就的是耐心和毅力,有了这两样东西,不愁以后没一碗饭吃。除了种地。父亲唯一的爱好就是写毛笔字。平时农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有下了雪,才能摸一摸那管久违的毛笔。那时候买不起宣纸,父亲就在粗糙的草纸上写,为了节省用纸,他总是先用淡墨写小字,再用浓墨写大字,一张草纸,最后被写烂了才舍得丢掉。

早年的冬天,过年时总要落一场雪,否则,年味就要寡淡许多。落雪的日子,便是父亲的节日。他从集镇上买回一大卷红纸,那多半是他动用了家中浇薄的过年费。但父亲高兴。他将落满灰尘的木桌擦拭干净,移到敞亮的门口,对着门外漫天飞舞的雪花书写春联,我则守在一旁给他研磨。雪落无声,平时唧唧嘎嘎的鸡鸭们都龟缩于院落的一隅,天地突然遁入虚静。此时的父亲会将双手放在树蔸火上烘一烘,然后下意识地搓几下,因手茧太厚,发出砂纸打磨器物嚓啦、嚓啦的响声。暖过手,他抓起濡墨的毛笔,笔锋像将落未落的鸟儿一样,在裁好的红纸上方不停地盘旋着,待胸中积攒了足够的静气,才肯落笔运腕。我弄不清父亲写字之前为啥要如此的迟疑不决,母亲说,你小孩子哪里懂,写坏了一张就是一个鸡蛋呢。

⑦父亲每写毕一幅,就让我铺在地面上,他抱着手臂端详再三,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此刻脸上流露出少有的笑容,然后呵一呵冻僵的手接着写。我家的草房子本来就不大,随着春联越写越多,我只能踮着脚尖在间隙间穿来穿去。看着地面上铺展着横一条、竖一条红红的春联,的确有一种蓬荜生辉的感觉。我就在这亲切、温馨的感觉里悄悄送走了自己的童年。

⑧春联写好后,父亲叫我陪他给乡亲们送去。我们父子二人怀抱着红彤彤的春联,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走上一二里雪路。看到全村大门上都是父亲写的春联,心里很骄傲。许多年后回想起这件事,感觉那条送春联的雪路,若能够长一点,该多好啊

⑨转眼之间,父亲就衰老了。几年前他患了中风,出行全靠着一张轮椅。即便如此,父亲还是喜欢雪。听姐姐说,降了雪,父亲会摇着轮椅在小院里转来转去的。

⑩去年夏天,我把父亲接到城市。他发现我家的书柜上有一沓宣纸时,怯怯地问:“能匀出几张给我么?”为了让父亲过把用宣纸写字的瘾,我为其铺纸研磨,可是坐在轮椅上的他,够不着书案,我只好让他坐在我的腿上,实现他写字的愿望。这一次,我们父子的位置已发生了转换。此时父亲的手也已变得软弱无力,连一只极轻的毛笔都拿捏不稳,我只得从其身后伸出援手,握住他瘦骨嶙峋的手。父亲将孤悬的笔锋停在半空,迟迟不肯落笔,也许他是担心自己不听使唤的手,糟蹋了那一张好纸。后来,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催促下,他似乎是鼓足了勇气,才写下“观雪参禅”四个字。

⑪然而,当时并没有雪。

⑫父亲在写这四个字时,是不是也想起当年豆村的雪呢?看见父亲抖抖索索写字的样子,我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也许是他最后的一幅墨迹了。

⑬离年根很近的一个黄昏,天气阴沉,有一种“晚来天欲雪”的征兆,我翻出《快雪时晴帖》,聚精会神地练了起来。写毕,看到未接听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姐姐显得很慌乱,说父亲吃午饭时还好好的,去买写春联的红纸,路上摔了一跤过世了……

⑭下葬的前一天夜里,天空落下庚申年的第一场雪。好厚的雪呀,把豆青山上的松枝都压弯了。我踏着积雪来到山坡上,伫立在父亲的墓前,我仿佛看见,一茬接着一茬的生命,在一场又一场雪中来来去去……

(有删改)

8.下列对选文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每当我遇见异乡的雪,总还停留在物理层面”一句微妙地写出了作者对异乡的雪感到非常陌生、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B.第⑥段中之所以说“落雪的日子,便是父亲的节日”,是因为“早年的冬天,过年时总要落一场雪,否则,年味就要寡淡许多”,由此可见父亲对雪的喜爱,因为雪为节日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
C.第⑧段中作者之所以“许多年后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希望“那条送春联的雪路,若能够长一点,该多好啊”,是因为作者给全村人送上父亲写的春联时满怀骄傲之情,也是因为作者希望曾经陪伴父亲的美好岁月可以更长久一些,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D.本文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父亲的形象,置换位置的两次写字,蕴含着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伤感以及最终帮助父亲完成书写后的满足欣慰。
9.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10.文章主要是回忆父亲,为什么题目却叫“落在故土的雪”?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11.假设你是文中作者的父亲,在书写“观雪参禅”四个字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当时“你”的心理活动。
2021-04-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①次:停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②客路:旅途。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④风正:顺风。悬:悬挂。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一夜将尽。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⑦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此句谓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
12.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13.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真切地表现了风景的特点,以及在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
B.这首诗是作者在南方漫游,路过北固山时写下的,诗篇表达了他淡淡的乡愁和因神奇的自然景象引发的喜悦之情。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昼夜的交替、季节的更换,使作者从自然界中感受到勃勃生机,由此产生了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D.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异地的青山绿水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请北归的大雁把乡书带回洛阳,可惜大雁远在洛阳边无法带回书信,抒发了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14.请赏析颔联中“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②伍员,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③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注释]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tuán,捏成团。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1)王封我矣(                )       (2)可长有者,唯此也(               )
(3)伍员(                )       (4)再拜受赐(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此也                 陛下察之
B.其所宝者          并、冀之士皆以是
C.为我死,王封汝   上使使诛之
D.丈人度之,       其文章精
17.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18.翻译下列句子。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19.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请分析其“至今不失”的原因以及孙叔敖的人物形象。
20.选文第①段中“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结合第②段内容来看,常人所宝的往往是_____________,“丈人”所宝的是_____________
2021-03-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21.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021-03-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名句名篇默写、阅读与鉴赏、名著阅读、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小题
1
名著阅读
1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句名篇默写
2
阅读与鉴赏
3
名著阅读
4
作家作品
5
语言文字应用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文言小题
20.85文言实词非选择类
三、名著阅读
30.85名著阅读  费孝通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四、语言文字运用
40.6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五、现代文阅读
5-70.65时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论述类文本
8-110.4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品味语言艺术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六、古代诗歌阅读
12-140.65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羁旅思乡  炼字、诗眼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七、文言文阅读
15-200.65吕不韦(前292-前235)  《吕氏春秋》  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八、作文
210.4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