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5-07 5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历来有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每到清明时节,造型各异风筝漫天飞舞,美不(     )收。风筝飞上云(     ),象征着放走晦气,祛病消灾,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今年的清明节尚未到来,一套不能飞的风筝都却成为了同学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套不能飞的风筝是北京冬奥组委推出的冬奥特许商品“中国传统风筝徽章套装”。套装中的每一个风筝徽章都契合冬奥主题,不仅设计精巧,还搭配了相框,方便人们收藏。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发每件冬奥特许商品时,设计者都注重运用中华文明的代表符号,也让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套风筝徽章正体现了这样的研发思路:它以中国传统风筝样式为原型,寄托者对风筝主人的祝福,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风筝文化。

1.依次在括号中填入字词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盛)收       云(霄)       (qiè)合       kuāng(一声)
B.美不(胜)收       云(宵)       (qiè)合       kuàng(四声)
C.美不(盛)收       云(宵)       (qì) 合       kuāng(一声)
D.美不(胜)收       云(霄)       (qì) 合       kuàng(四声)
2.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根据上下文,对其进行改正。
2021-05-07更新 | 4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同学查阅了有关这套风筝徽章的资料,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是风筝之城,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北京奥组委就制作过风筝题材的奥运徽章,不过这次北京冬奥组委在设计制作风筝徽章时,题材变加多样,不位设计了体现北京风筝特色的“京燕风筝”,还设计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等系列的风筝。

这套中国传统风筝徽章的图案也大有讲究【甲】蜻蜓,寓意清正廉洁;凤凰,集结德、信、仁等美德;幼虫化茧成蝶,象征万物悄然萌动……颜值与内涵兼具的风筝徽章,吸引了众多奥运徽章爱好者去冬奥特许店打卡。在这些收藏者看来,相较于2008年的奥运徽章,这套风筝徽章图案更灵动【乙】制作更精美,满足了人们把玩与收藏的多重需求。

3.在【甲】【乙】两处填写标点及对其作用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应填破折号,在句中表示逐一进行分项列举。
B.【甲】处应填冒号,在句中表示引起下文的解释说明。
C.【乙】处应填逗号,在句中表示短语之间递进关系。
D.【乙】处应填分号,在句中表示小句之间的并列关系。
4.下面是两枚风筝题材的奥运徽章,根据上面的资料,参照【徽章一】的示例,为【徽章二】写一段解说词,说明它外观设计上的特点和在文化层面的价值。(60字左右)

示例:这是一枚沙燕风筝徽章。整体造型是一只沙燕,中间印有“BEIJING2022”字样,既能够凸显北京风筝的地域特色,又有冬奥会纪念价值。
2021-04-26更新 | 4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项目竞赛场馆——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参观后,大家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下列各句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跳台的造型就如同敦煌飞天的飘带,曲线柔和优美,气势雄伟壮阔。这样独特的造型真是让我目不窥园
B.大跳台东傍群明湖,西临永定河,南靠新首钢大桥,北贴冷却塔工业遗存和老电厂;真是“群星”环绕啊!
C.我凝望着背靠巨大冷却塔的滑雪大跳台,只见它身姿挺拔,耸立于天地之间。一股敬意自我心中油然而生
D.1919年建厂的首钢已是一位百岁老人,却仍图新求变,锐意进取。这座大跳台不就是它不断创新的体现吗?
2021-04-26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二、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6. 默写。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出师表》开篇,诸葛亮分析当下形势,认为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有:“__________,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5)《十五从军征》一诗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
(6)古人登高揽胜之际,常常纵目而望,思接千物,写下了许多怀古的佳作。如《黄鹤楼》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两句,抚今追昔,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的感慨;再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帝国盛极而衰的沧桑巨变……怀古之作,往往深沉蕴藉,给人以苍劲悲凉之感,请你再写出一句怀古抒今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_________________
2021-04-26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金陵驿》,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1》其一

草合离宫2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影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3.


注1金陵:今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途经金陵。2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3啼鹏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7.这两首诗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作于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雨打萍”“孤云”写出了诗人(1)_______的状态;尾联都抒发了诗人(2)______的志向。
8.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两首诗歌分别如何借“山河”意向表达亡国的沉痛之感。
9.“书为心画”指的是书法作品能反映出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图是毛泽东书写的《过零丁洋》(局部),结合书体特点说明“书为心画”在这幅作品中的体现,下面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字体方正扁平,端庄大气,显示出毛泽东救国报国的坚定志向。
B.书写狂放不羁,字形欹侧险绝,显示出毛泽东洒脱豪放的个性。
C.笔画苍劲有力,横画短粗,显示出毛泽东救国报国的坚定志向。
D.纵笔自由夸张,布局参差错落,显示出毛泽东洒脱豪放的个性。
2021-04-2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别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刺客列传》)


注:①【事】供职为臣。②【败北】战败逃亡。③【今争城坏即压齐境】极言齐促鲁之深,齐境紧逼鲁城之下。(4)【图】谋划。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        素遂与外人             不容发        亲密无
B.未能远        聚室而                       素未        划策
C.小大        何陋                       如饴        骄子
D.盟坛上        其一犬坐                 一旦        喜形
11.翻译文中四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理解:回答曹刿“何以战”的问题时,鲁庄公首先想到不能把衣食据为己有,而要与人分享,做到了取信于民。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耗尽了。
理解: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表现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C.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既然打了胜仗,鲁庄公就来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以此反衬曹刿的足智多谋。
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翻译: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
理解:齐桓公在曹沫的武力威逼之下,不得已答应了归还鲁国领土,从侧面表现出曹沫的勇武蛮横、令人畏惧。
12.“铁肩担道义”指的是救国救民、为国为民的理想与志向。在诸葛亮身上,它表现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在曹刿的身上,它表现为身为一介平民,却心系国家存亡的无畏担当。根据上面的文段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铁肩担道义”还有哪些表现。

【链接材料】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国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闲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选自《陈涉世家》)


注:【间左】贫苦农民。【屯】停驻。【当行】在征发之列。【大计】起义。【唱】同“倡”,倡导、发起。【死国】为国事而死。
2021-04-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零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