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87 题号:10061547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③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③僦,运送。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B.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C.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D.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2.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贬官、降职,“迁复”指官职升级。
B.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被降职或流放,调往边外地方,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   
(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羽之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既得专诸,善待之”中“客”和《鸿门宴》中“事之”中“兄”用法相同。
B.“吴王僚欲楚丧”中“因”与《琵琶行》中“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意思相同。
C.“吴人立夷吾之子僚为王”中“乃”与《桃花源记》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意思不同。
D.“次传三弟”中“以”和《寡人之于国也》中“斧斤时入山林”中“以”意思相同。
3.下列句中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宁国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B.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句末语气词,无实意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河内:黄河以内,即黄河以西的地区
D.“申之以孝悌之义”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结构不一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诸身怀技能,得到伍员举荐。伍员从楚国逃到吴国后,知道专诸的才能,在劝说吴王伐楚无果后,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专诸受到礼遇,协助阖闾上位。公子光得到专诸后,以礼待之:当吴王僚两个弟弟率军被楚军堵住归路时,协助了公子光上位。
C.专诸临危不惧,刺杀王僚成功。吴王僚带着重兵出席公子光准备的酒宴,公子光让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中,最终刺杀成功。
D.专诸终被杀害,儿子封为上卿。专诸在杀死王僚后为人所杀,当上吴王的公子光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2-11-18更新 | 1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仅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今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泰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放去也?诚愿留之。”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乃以实告之。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仅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节选自《史记.张仅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B.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C.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D.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用竹板或荆条责打犯人的脊背或臀腿,在隋代至清代的五种刑罚之中较轻。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为联盟,此政策对秦一统天下起到了阻滞作用。
C.舍人,是特定官职称谓,战国及汉初则为王公贵人的私门之官,文中意指后者。
D.秦惠王,孝公之子,春秋时秦国国君,当政期间扩疆拓土,任贤用能,政绩突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擅长游说,宁辱不改初衷。他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在楚国因事被拘捕拷
打,其妻将之归因于游说,他却幽默而坚定地表示了游说的决心。
B.张仪颇具才能,深受苏秦赏识,他的游说之术早就被苏秦看好,后来被比自己先受重用的苏秦运用计策“排挤”到秦国,做了秦惠王的客卿。
C.张仪知恩图报,待人态度诚恳,得到苏秦门客的暗中帮助后,他才有机会拜见秦惠王;门客告辞离去时,他诚恳地表达出想要报恩的意愿。
D.张仪审时度势,做出明智决定。他未能察觉到本应是自己研习范围之内的权谋,加之又刚刚被秦国任用,因而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2)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稍稍近就之。
2020-02-08更新 | 1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原陛下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俊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5.叔孙通是从哪几个方面劝阻高帝放弃以如意易太子的打算的?请简要归纳。
2020-10-09更新 | 3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