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00628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新网19日电     2020中国书店大会暨“新时代杯”2019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盛典18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书店重做与高质量发展”。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在会上表示,“书店重做”是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上更加适应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书店重做”是坚持书店核心价值,把主业始终放在书店经营的核心地位。“书店重做”是强调书店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书店专家徐智明则提出,“书店重做”的核心是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即通过各种书与非书的内容、阅读与非阅读的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从十个维度提出“书店重做”路径,价值、模式、供应链、选品、产品、电商、场景、数据、活动、设计。他预言未来十年,中国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19日)

材料二:

2020中国书店大会上,程三国现场发布了《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与去年相比,这一报告新增了中国书店网络打卡排行榜和品牌书店(非新华)经营调查两项。

2019年中国总共有多少家书店?程三国表示,中国网络综合书店打卡大数据显示,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家,美团点评上书店打卡数据显示,2019中国新开书店数量超过4000家。相比较中国的新开店数量,过去一年,美国只有99家新书店,英国只有15家。2019年中国关闭的书店有500多家。程三国认为,2019年每天有8219家餐厅倒闭,倒闭率91. 6% ,相比较于这一数据,过分放大书店闭店的声音既不尊重数据,也不符合事实。

(摘编自《新京报)202019日)

材料三:

光明智库: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大量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程三国(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实体书店数量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政策推动。我国的实体书店税收优惠政策还在延续期内,图书批发零售5年免征增值税。各部委和地方鼓励书店发展的政策也不断出台,例如教育部专门出台文件支持高校开办实体书店;北京市2019年实体书店补贴资金额度翻倍,等等。

此外,实体书店商业环境依然友好,很多购物中心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书店入驻;阅读季、读书月、书香节、全民阅读“七进”等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群众阅读意愿回升;一批民营连锁品牌书店具备快速扩张的能力;书店主体越来越多,从出版社到各种商业机构、公共机构、文化机构都加入实体书店大军,使书店嵌入各种空间和生活场景。

刘建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所所长):从社会心理看,书店增多是网络“容器人”,人际交往愿望不断高涨的结果。互联网时代,原来以熟人关系为纽带的社区日益变得蜂巢化,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都成了被“透明玻璃”阻隔的“容器人”。实体书店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精神家园、文化空间,泡书店、深交流,成为减暖社会焦虑、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时尚方式。

从业态演进看,书店“回暖”是新媒体技术裹挟中消费者怀念往昔时光的结果。报刊、图书、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每种媒介业态都不全是对前一种业态的取代,而是相互补足,共同为受众提供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11607版)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书店重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店重做”是根据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调整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
B.“书店重做”是书店重新调整核心业务,走价值多元化、业务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C.“书店重做”是书店要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所。
D.多维度多路径地展开“书店重做”工作,中国未来十年有可能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书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三国认为,相比于餐厅的倒闭率,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的经营现状井没有那么悲观。
B.中国的新开实体书店数量远远超过美国和英国,其中一批民营连锁品牌书店扩张迅速。
C.2019年城市书店数量排行榜前三名的城市分别是成都、南京和沈阳,成都更是连续三年名列榜首。
D.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营业额最高的是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门店数量及新开店数最多的是渔书。
3.根据材料三,请概括说明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数量增长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戴上一块智能手表,就能实时监控佩戴者的心电图、房颤等健康数据;通过远程视频,就能对偏远地区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凭借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帕金森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运动功能日常评测……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医疗服务带来更多可能。

只需15秒,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就能对患者的CT影像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如果仅靠医生肉眼阅片,一般需要耗时5—15分钟。一切都在与时间赛跑。2月9日正式立项,2月19日这款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就在“平安好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上应用,2月21日起开始覆盖到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国各地1500家医疗机构,大幅提升了医生的诊疗效率。在抗击疫情中,平安科技的AI系统筛查出了有肺炎CT影像学特征的疑似患者2万多名,并辅助医生进一步排查,累计智能阅片量超400万张。

不只是平安科技,多家人工智能企业都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战场”。这些企业推出的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智慧医疗和AI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为医生赋能,为医护工作者带来便利。累积下来的数据与模型,未来则可以整合到更多人机诊疗方案当中,成为智慧医疗生长的基石。”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周玉杰表示。

在冠心病的CT门诊检查阶段,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能够精准地检测出病人的血管狭窄程度。“以前是通过眼睛来看,血管狭窄达到一定标准就放支架;现在则是功能型诊断,5分钟之内AI就能给病人的血管狭窄度和功能打分。我们的原则是只要不影响功能,就不给病人放支架。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这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周玉杰告诉记者:“过去采集病人的病史靠手工录入,做结构化的分析难度很大。但现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对病人的管理、病情的分析都可以实现结构化分层,比如40岁以上容易得心脏病的人有哪些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病变意味着什么,这些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都很有帮助。”

在就诊中,应用较多的是AI影像技术以及“AI+辅助诊断”。AI根据患者在影像、病例、体外诊断的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辅助诊断。据不完全统计,AI在肺部和心血管疾病领域已经累计为千万患者提供辅助诊断服务。利用AI辅诊引擎,腾讯觅影能辅助医生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以前每次外出检查和买药,都特别费劲,先坐电动车下来,再搭公交车去城里。”北京市平谷区居民李奶奶今年70多岁,住在山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除了每周拿药外,两三个月要进城做一次检查。

去年12月,平谷区卫健委与数坤科技成立了京津冀基层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中心。该中心计划将AI心血管病、AI脑卒中、AI肺癌的筛查和影像产品部署到区内及京津冀地区25家基层医院和对口帮扶医院,让这些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疗服务。

平谷区卫健委主任金大庆介绍,用人工智能和模拟医院解决基层临床问题,不仅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水平,还可以快速收集、分析、预测疾病数据和区域健康走势,对重大疾病进行联防联控,对重点人群、康复人群等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

数坤科技首席执行官马春娥表示,AI正在将专家级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复制和扩展到基层居民身边。“AI+医疗”的发展与完善,将有利于补全基层诊疗服务短板,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帮助解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难题。

受访的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表示,AI企业研发投入较大,但由于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审批时间较长,影响了创新型产品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推广。希望在政策上能够对AI医疗器械加大支持力度,在AI产品的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标准规范,加快AI医疗器械的审批速度。

(原载于2020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经此一“疫”,医疗AI崭露头角,融入更深度的医疗日常。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小未”“小来”是“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的两名AI机器人医生。AI医生怎么看病?看什么病?“请跟着我读,皮球、国旗、树木这三个词语。”原来,这款AI医生是专科医生的新助手,通过语音、步态等大数据比对信息,初筛患者的脑疾病风险。这款AI医生2017年由中山医院自主研发,在上海、贵州两地,已经筛查过6000多名脑疾病患者,初步显示,诊断特异率可达95%。

AI辅助诊断疾病,在中山医院已嵌入多个学科、多种场景,包括全方位肝肿瘤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协作标注平台、全国首家“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分泌科开发的“基于大数据治理和决策树模型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推荐平台”等。中科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教授,此前与AI机器人“小葛”对话,也一度成为亮点。“在心血管领域的影像诊断中,小葛比一些教授更快速、更精准。”葛均波是“AI+医疗”的引领者之一。中山医院内部亦在不断梳理AI临床应用,形成医院环境下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产业链”,推进更多实用成果让患者获益。

启动键已按下,上海已聚拢上千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医疗、金融、教育成为AI重要的应用场景,AI俨然已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落地应用、赋能更多行业的新阶段。

(原载于2020年7月11日《文汇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分钟之内AI就能给病人的血管狭窄度和功能打分,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这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B.利用AI辅诊引擎,腾讯觅影能辅助医生对所有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C.“小未”“小来”是“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的两名AI机器人医生,它是医生的新助手,通过语音、步态等大数据比对信息,初筛患者的脑疾病风险。
D.“AI+医疗”的发展与完善,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的解决,提供帮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医疗和AI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为医生赋能,为医护工作者带来便利。
B.我国的“AI+医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广阔,但仍需在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
C.人工智能和模拟医院能收集、分析、预测疾病数据和区域健康走势,对重大疾病进行联防联控,对重点人群、康复人群等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
D.上海AI聚拢多行业成为AI重要的应用场景,AI已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落地应用、运用更多行业的新阶段。
3.下面说法,可以作为材料二标题的一项是(     
A.《上海企业研发战疫“AI+”为医疗接上“第二大脑”》
B.《无接触,AI重新定义医疗服务模式》
C.《AI赋能整个诊疗流程,效率和准确率均大幅提高》
D.《上海医疗在实战中迎来应用爆发》
4.AI(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有哪些便利?
5.如何促进AI技术技术更好的发展?
2020-07-29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原之鹰

储国强、翟永冠、白少波

世界屋脊,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多年来,无数次像雄鹰般飞越雪山,安全、及时传递党的治边稳藏号令和雪域儿女的心声,以热血和忠诚,担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他,就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机要交通处原副处长、新时代“红色传令兵”边巴。

2015年9月21日,边巴倒在执行任务的路上。

鹰击长空,魂归大地。

“党是伟大母亲,为党效力最光荣”

“我从小没了父亲,是党把我养大的。尽管当兵很苦,但如果能尽早为党做一些工作,苦点累点我也心甘情愿。”1981年,在拉萨中学,16岁的边巴作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那年,学校接到通知,挑选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的学生去当兵。边巴果断地站了出来。

边巴的妻子卓嘎当时也在拉萨中学读书,两人是同班同学。卓嘎回忆:“他那时候是班长,学习积极上进,对同学很热情。现在一闭上眼睛,就是他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闪过的影子。”

入伍后,边巴为人忠厚老实,表现优秀,新兵训练结束后,成了各单位都想要的“香饽饽”,但他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去边防一线工作。

“按照你的条件,可以留在机关里面,生活条件好,成长进步也快,为什么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战友们表示不解。

“祖国的边境需要有人守护。我既然来到了部队,就应该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党是伟大母亲,为党效力最光荣。”边巴坚定选择。

当时的边境一线,部队生活非常艰苦。边巴的战友说,那个时候没有像样的营房,战士们需要住在地窝子或者帐篷里;物资供应不充足,饿了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喝山上流下的雪水;冬天大雪封山,连续半年跟外界隔绝,只能与风雪为伴……

边巴是条硬汉。他带领战士们在高山峡谷中巡逻,风餐露宿在野兽毒虫出没的原始森林,有时一走就是四五天。强烈的紫外线,把他的脸皮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黑色的疤痕,永久留在了脸上。

此后,边巴又在西藏军区、拉萨曲水县人民武装部工作。转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总值班室。

退伍不褪色,边巴一直保持着冲锋在前的军人优良作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由于边巴对待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组织决定将他调任到责任大、任务重的机要交通处工作。

“这个工作要频繁出差,反复上下高原身体会撑不住的!”“你两个小孩那么小,今后忙起来家里照顾得过来吗?”……

谁都知道,高原机要交通工作是苦差事。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边巴斩钉截铁地说:“我当过兵,军人讲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不去谁去?”

就这样,边巴再次作出人生选择。

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机要交通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安全和根本利益,时刻充满危险和挑战。只有勇担使命、不怕牺牲,耐得住寂寞和辛劳,心细如发、一丝不苟,才能完成好每一次任务,做到零差错。”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融入伟大的事业,才能得到无限延伸”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是边巴心中学习的榜样。

“孔繁森说过,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还要不断努力。”边巴说。

他用生命完成了对英雄精神的追随。

2015年9月18日,边巴接到前往四川执行押运的任务。

和往常一样,他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即刻出发。在完成工作准备返回拉萨时,边巴突发疾病,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

“安全、准确、及时地传递党和国家秘密,确保党和国家政令畅通”是机要交通员的核心职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边巴忠实履行了职责,光荣完成了使命。

雄鹰折翼,壮士无归,雪山垂泪!

“走的时候还好好的,谁能想到永远回不来了呢。”卓嘎泪如雨下。

边巴有着极强的家庭责任心。他愧疚对家人亏欠太多,只要在家,尽力弥补:为女儿、儿子做豆瓣鱼、糖醋排骨,为岳父洗澡……

“他父母去世早,对待我父母比亲儿子还孝顺。”卓嘎说。

边巴的离去,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遗憾。

“他是为党的事业牺牲的,算是实现了他的愿望。”卓嘎说。

边巴牺牲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一个常年相伴的斜挎包,里面装着笔记本、速效救心丸和证件。

按照藏族传统习俗,一般不会保留逝者的遗物,但边巴这个包一直放在他们家最显眼的位置。边巴的儿子达瓦云旦说,这个包里装着父亲的信仰和忠诚。

如今,这位藏族小伙子也成为一名边防军人,沿着父亲走过的路,守护着父亲守护过的神圣国土。

“父亲教育我,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融入伟大的事业,才能得到无限延伸。”达瓦云旦说,“他用亲身经历教育我,一心为党,忠心不二;完成使命,不惜生命。”

边巴牺牲后,西藏机要交通部门组织开展“向边巴同志学习,做无愧于时代的‘党的红色传令兵’活动”。边巴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竭诚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精研业务的进取精神,深深教育、感动了所有人。

“边巴是一名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传令兵’,他用一次次奔波,让西藏各族儿女的心与党中央紧紧连在一起。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流传。”边巴的同事说。

一位在边巴牺牲后加入机要交通队伍的年轻人,在学习笔记上写道:“初心的召唤让人热血沸腾,家国的情怀让人触达灵魂,信仰的光芒让人敬仰泪目……”

精神火炬,永照后人。

(摘编自《高原之鹰————追记“红色传令兵”边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在工作中能耐得住寂寞和辛劳,心细如发、一丝不苟,虽知是“苦差事”,但选择依然坚定。
B.边巴自小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立下为党做事的志愿,他的儿子达瓦云旦也同父亲一样,每一次人生选择,都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
C.虽然边巴对国对家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但工作令他长期在外,他自觉对家人亏欠太多,所以只要在家,就会想办法尽力去弥补。
D.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边巴忠实履行了职责,光荣完成了使命,“他是为党的事业牺牲的,算是实现了他的愿望。”可见妻子对他的理解。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采用了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B.文章以“高原之鹰”为题,歌颂了边巴在西藏无私奉献、满腔热忱,一心为公,忠于职守,有着如雄鹰般守护着高原,热爱着高原的高尚情怀。
C.有关部门开展的“向边巴同志学习,做无愧于时代的‘党的红色传令兵’活动”,感动了所有人,启迪更多人学习边巴公而忘私的精神。
D.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融入伟大的事业,才能得到无限延伸。边巴用生命践行了信念,用亲身经历教育、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3.下列选项,最适合来表现“信仰的光芒让人敬仰泪目”的一项是(       
A.“我从小没了父亲,是党把我养大的。尽管当兵很苦,但如果能尽早为党做一些工作,苦点累点我也心甘情愿。”
B.他愧疚对家人亏欠太多,只要在家,尽力弥补:为女儿、儿子做豆瓣鱼、糖醋排骨,为岳父洗澡……
C.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边巴斩钉截铁地说:“我当过兵,军人讲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不去谁去?”
D.“孔繁森说过,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还要不断努力。”边巴说。边巴用生命完成了对英雄精神的追随。
4.本篇人物通讯在行文安排上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5.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边巴的形象?边巴精神有何重要意义?请根据文本概括。
2024-02-27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72312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韧。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做出了实际行动:火星探测“天问”计划启动,“天问一号”发射!“天问一号”发射后,仍需飞行7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火星附近,被火星捕获后才能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摘编自2020723日腾讯网,有删改)

材料二:

美国《连线》评论道,“天问一号”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向他国传递信息: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如今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一个领导者。《纽约时报》评价“天问一号”称,2011年中国已经对火星探测进行了首次尝试,此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令人印象深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纽约时报》还称,中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从火星采集样本返回地球,这和NASA和欧空局的计划类似。“天问一号”体现了中国近20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虽然成就尚未超越美国,但两国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小。值得一提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的720日,日本刚用H2A火箭将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因此,对于“天问一号”日媒也有不少报道。

(摘编自2020725日快资讯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仍在前往火星的途中。火星有多远?距离地球最近时是5600万公里,最远时是4亿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从中国北端黑龙江漠河到南端海南三亚,距离5000多公里,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时,从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也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漠河到三亚。地球到月球是38万公里,在地球和火星距离最近时,去一趟火星也相当于去了150次月球;而最远的时候,去一趟火星,相当于去了1000多次月球。因此,“天问一号”发射,要选择在地火距离最近的时候,这就是“发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遇不可求,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原因是地球公转时间是365天,火星公转的时间是687天,二者相差甚大。去年78月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下一个“窗口期”则是2022年。

(摘编自2021318日“快资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20213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316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2万千米。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318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5万千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摘编自2021326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1.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B.“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说明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领导者,其技术成就虽未超越美国,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
C.“天问一号”探测器前往火星的最近距离是5600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亚,去了150次月球。
D.“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两幅侧身影像,已经由国家航天局发布,这两幅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天问一号”任务成功,那么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意义就非同寻常。
B.《纽约时报》称“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这表明美国积极看待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C.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有“发射窗口期”,它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窗口期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窗口期”时的火星与地球最近。
D.能够使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火星南、北半球影像,拍摄时环绕器轨道高度均在1万多千米,这说明“天问一号”己渐近火星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2022-01-13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