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020524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B.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C.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D.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纣,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最终众叛亲离、身死国灭,成为商朝末代君主。
B.钺,有说法是一种古代兵器,确切来说是大斧,虽具备杀伤力,但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在西方权力象征物一般是权杖,中国常常是钺。
C.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其中“衅”在此处指以牲畜之血祭祀,而“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和祭祀五谷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D.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即走上阼阶主位,即为即位、登基之意,也作“践祚”“践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忠心辅佐武王。周灭殷商后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并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周公非常重视贤才。周公一次洗头多次握发、一次吃饭多次吐哺,就是因为担心怠慢贤才,他也以此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不要骄慢于人。
C.周公作《周官》及《立政》。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划定百官职责,百姓因此便利,很高兴。
D.周公受到成王尊重。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遗言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

齐中御府长信病,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意。诸客坐,未上食。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俯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见建家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意曰:治病,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

(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B.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C.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D.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牵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仓长,古代职官名。“太仓”是古代设于都城储存粮食的总仓库,“太仓长”是掌管仓库的长官,掌仓谷事。
B.黄帝,古帝名。《黄帝内经》相传为其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
C.五色诊病,指中医通过五脏反映在人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五色”指青、赤、蓝、黑、黄五种颜色。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淳于意师从阳庆后,让阳庆家富足起来,而且阳庆心中本来也十分喜欢淳于意,于是阳庆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书全教给了他。
B.淳于意诊脉精准。中御府长信曾在严寒时掉入河中,从此不能受寒。淳于意单从脉象就诊断出他患热病,开给他三剂药病就好了。
C.淳于意诊病善于观人气色。他一看到宋建就从其脸色诊断他腰胁疼痛,患“肾痹”之症;宋建的答话佐证了淳于意判断的准确性。
D.淳于意医术精妙,他精湛的医术得益于其丰厚的医学学养及多年的行医实践。他重视对切脉的运用,认为只有先把准了脉才可辨证施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俯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
(2)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
2020-04-17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还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遗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教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B.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C.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D.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参乘,在车右边陪乘。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勋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2)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而太史公却评价说“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说明太史公认为蒙恬身死破灭的原因。
2022-10-2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范增数项王B.常以身蔽沛公
C.先破秦入咸阳者D.沛公霸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B.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不取也。D.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2-05-12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