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02059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用,诚信
B.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果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困
D.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能够
2.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A.秦王购金千斤,邑万家B.臣壮也,犹不如人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D.为奈何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李)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二)

(李)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选自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①因杅将军,以所征地命名。因杅,匈奴地名。

(三)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武以取。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厚衣并束三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匈奴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欲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节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B.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C.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D.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闻其家声”的“素”与“素与副张胜相知”的“素”含义相同。
B.“以亡救而败”的“亡”与“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的“亡”含义不同。
C.“故匈奴亦欲降武”的“降”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都是使动用法。
D.“欲降武以取当”的“当”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的“当”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旃厚衣并束三日暴”与“与旃毛并咽之”的两个“旃”均同“毡”,意为毛织的毡毯。
B.“子为父死无所恨”的“恨”与“此三者,吾遗恨也”的“恨”词性和含义均不同。
C.“竟不降下”和“竟死于秦而归葬”的“竟”词性和含义都相同。
D.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绐”的含义为欺骗,即匈奴欺骗汉朝说苏武已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受命统率五千步兵深入居延海以北,目的是分散匈奴兵力,以减轻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率部队的压力。
B.李陵军在进军途中遭遇匈奴单于所率的八万兵马围攻,双方激战,匈奴军伤亡上万人,李陵军苦战力竭。
C.李陵投降匈奴后,受到单于的赏赐和重用,但由于大阏氏的反对,单于又疏远了李陵,将其流放至北方。
D.苏武在匈奴十多年,坚守节操不肯投降,汉匈两方对他的忠义之举都有所推重,刘向也引《诗经》之语表示赞扬。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2)(课内文言翻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请根据文本并结合所学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汉朝杀掉李陵家人的原因,《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都有记载,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1-15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武皇帝时,大行王恢数言击匈奴之便。孝武皇帝召群臣而问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今单于逆命加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以攻匈奴,如何?”大行臣恢再拜稽首曰:“善。臣闻全代之时,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家, 天子同任,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挽输,以为之备,而匈奴侵盗不休者,无他,不痛之患也。 臣以为击之便。”

御史大夫臣韩安国曰:“不然。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而投鞍,高于城者数所。平城之厄,七日不食,天下叹之。及解围反位,无忿怨之色。虽得天下而不报平城之怨者, 非以力不能也。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之私怒,伤天下之公义。故遣刘敬结为和亲, 至今为五世利。”大行曰:“高帝被坚执锐,以除天下之害,蒙矢石,沾风雨,行几十年,伏尸满泽,死者什七,行者垂泣而倪于兵。夫以天下末力厌事之民,而蒙匈奴饱逸,其势不便。故结和亲之约者,所以休天下之民。盖五帝不相同乐,三王不相袭礼者,非故相反也,各因世之宜也。教与时变,备与敌化。今匈奴纵意日久矣,系虏人民,戍卒死伤,此仁人之所哀也。”御史大夫曰:“臣闻之,利不什不易业,功不百不变常。自三代之盛,远方夷狄,不与正朔、服色,非威不能制,非强不能服也,以为远方绝域,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且匈奴者,轻疾悍前之兵也,畜牧为业,弧弓射猎,居处无常,难得而制也。今使边鄙久废耕织之业,以支匈奴常事,其势不权。”

孝武皇帝自将师,伏兵于马邑,诱致单于。单于既入塞,道觉之,奔走而去。其后交兵接刃,结怨连祸,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道相望,天下摇动。御史大夫桑弘羊请佃轮台,诏却曰:“当今之务,务在禁苛暴,止擅赋。今乃远西佃,非能以慰民也。”遂不复言兵事。国家以宁,继嗣以定,从韩安国之本谋也

(节选自《新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
B.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
C.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
D.北未尝不有强胡之/故内连中国之兵也/然尚得养老长幼/树种以时仓廪/常实守御之备/具匈奴不敢轻侵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鸿门宴》张良留谢项羽云“再拜献大王足下”。文中是臣子向君主行礼。
B.什七,十分之七,古时户籍十家、军队十人为“什”。文中“利不什不易业”指利益少,不满十分之一。
C.正朔,正月初一,“正”,一年的第一天,“朔”,一月的第一天。改“正朔”“服色”常和朝代更替有关。
D.殣,饿死的人,“道殣相望”写出了战争的灾难。与“殣”意思相近的还有“殍”,如成语“饿殍遍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恢多次进言主张攻打匈奴,他认为匈奴之所以敢经常侵扰汉朝边境,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过沉重的打击。
B.韩安国援引高皇帝刘邦被围困平城之事,反对攻打匈奴,他认为和亲是有利于汉朝国势稳定的方针策略。
C.关于高皇帝刘邦结和亲之约的原因,王恢与韩安国观点相同,都认为是迫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天下为重。
D.汉朝伏兵引诱单于失败,后来双方交兵不断,孝武皇帝刘彻反对去边境开垦耕作,他是考虑到百姓的实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单于逆命加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
(2)国家以宁,继嗣以定,从韩安国之本谋也。
5.从韩安国的劝谏语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人臣之能?请简要概括。
2023-05-08更新 | 1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诉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诉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渠急。”“无渠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我国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
B.“乘”,量词。一指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一指古代军队组织的单位,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文中的“乘”是指兵车。
C.相国,我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或丞相。
D.“君无为魏计”的“计”指考虑、谋划,与《出师表》中的“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字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诉认为秦国是不可测之渊,魏王访秦可能有去无回,并以“鼠首”为喻,指出许绾以人头为担保的做法不可信。
B.支期向魏王献计,建议魏王先静观楚王动向,若楚王去秦国,则魏王可抢先楚王一步入秦,如若不然,则可以联楚抗秦。
C.在周沂、支期的劝说下,魏王虽然答应不去秦国朝拜,但心中还是有所顾虑,这是因为他已应允应侯,担心失信于人。
D.支期与长信侯一起去见魏王,魏王在支期的提议下装病接见长信侯,长信侯见状,主动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②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5.支期是如何说服长信侯去见魏王的?请简要概括。
2023-02-18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