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57 题号:102269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仁”的思想的一项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⑤⑥
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D.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3.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③,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⑤,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而美者以犯之,危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伺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娠盛溺⑥。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选自《庄子·人间世》,有删改)

材料二: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筠豆之事,则有司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选自《论语》,有删改)

[注]①傅:师傅,老师。②天杀:天性刻薄、凶残。③入:陷入,苟同。④出:显露,显示。⑤町畦:田界。⑥溺:马尿。⑦巽:恭顺。⑧筠豆:古代用于祭祀的两种礼器。⑨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知A适足B以知C人之过D而不知E其所以过F若然者G吾奈之H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危吾国”中的“危”与成语“正襟危坐”中的“危”词义相同。
B.伐,自夸,炫耀,与《屈原列传》“平伐其功”中的“伐”词义相同。
C.“巽与之言”与“欲与亚父”(《鸿门宴》)两句中的“与”词义不同。
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这里指前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阖将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便去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他问得很好,要警惕,要谨慎,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B.蘧伯玉说,外表将就顺从他而不能过分陷入,内心调剂诱导他而不能有所显露,外表过分将就顺从和内心调剂诱导太显露都不好。
C.蘧伯玉举养虎者等例子来阐释道理,蘧伯玉说虎喜欢喂养它的人,因为人们顺从了虎的性子;虎伤害人,因为人们违逆了虎的性情。
D.孔子认为要与可以谈话的人谈,不要与不可谈话的人谈,聪明的人不错失人,也不白费言语;孔子在宗庙朝廷,谨慎而不善言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2)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怎样待人处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2024-03-16更新 | 1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________的人,辟世之士是指___________的人。
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2018-03-04更新 | 1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徐子曰:“仲尼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之,故能为百谷王。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是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故兵无势:__________
②治之也:__________
③不科不行:__________                 
④以其善之:__________
⑤仲尼称于水: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C.知者乐水D.早缫而绪
4.翻译下列句子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
5.选取选文中的一条,说说它所蕴涵的哲理,并谈谈你的感受。
2019-11-07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