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13 题号:10422713
阅读下面这两首李白的诗,按要求作答。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余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子,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鸣声。②李白自天宝三年被排挤出京后到处游历,曾来到宣城,与宣城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写下本诗。③梅花,笛曲;敬亭,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境内。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的一二句都点明吹笛者及引发诗人感慨的由来。“秦声”指下文长安的乐曲,唐朝都城长安旧属于秦地。
B.两诗的三四句都明确交待了“吹玉笛”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十月,地点一为钟山,一为吴山。
C.两诗的五六句都从听者角度凸显了“笛声”的感染力。“王子”二句与“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所用手法相同,即正面衬托。
D.前诗侧重描写笛声的特点,后诗侧重于闻笛声而生发的情感。“绕钟山”、“落敬亭”写出了乐曲的质感以及缭绕不去的特点。
2.“万壑皆龙吟”在描写音乐上,与《李凭箜篌引》中的那一句诗的手法相同?请写出诗句,指出手法
诗句:
手法:
3.结合诗句,分析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年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
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
C.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
D.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2019-12-30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蜀道难》选段,按要求答题。

噫戏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诗的开篇连用两个叹句,其用意是什么?
2.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2020-09-26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鱼潭

李白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①。

注①《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桤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碧”“清”写潭水之碧绿清澈,“木落”暗点诗人迟暮之心。
B.颔联写鱼跃水面漾起圈圈波纹的动景,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C.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追求闲适自由和意欲摆脱利禄羁绊的高洁志趣。
D.诗人从白天、日暮、夜晚的不同角度写鱼潭的景色,富于变化.
2.简要赏析颈联两句的表达效果。
2018-09-17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