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袁枚(1716-179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0442676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给儿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钱

袁枚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注]①姹女:少女。东汉灵帝刘宏母永乐太后好敛财,京城有童谣:“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②铜山:汉文帝曾赐宠臣邓通铜山,让他自铸钱。景帝时,邓家财被抄没,穷饿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钱拟人化,以“君”相称。首联说日常生活“动辄烦君”,让“我”很发愁。
B.有钱要会用,不谈钱不一定就是真正清高,这种对世态人情的分析有道理。
C.嗜钱如命、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是要不得的,前车之鉴,人们应该吸取教训。
D.颔联叙述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金钱观;颈联运用典故,具有一定劝世功效。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6 分)
2020-02-23更新 | 1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居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诗的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人间的“银河”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B.对唐玄宗命杨玉环自缢的历史事件,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袁诗缅怀历史,对杨贵妃的惨死和唐玄宗的悲思寄予深切的同情。
C.李诗起始两句用《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诗句本意,而略加扩展。“淫雨”表示久雨,用“乱铃声”表示明皇在经过栈道时的心情。
D.李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
2.两首诗歌都是诗人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所抒发的感慨,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和诗人抒发的感慨简要分析。
2021-06-05更新 | 3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 嵬[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3.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语句,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2018-04-12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