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056037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认为,______是“行王道”的基础,______可以促进“王道”的形成,若能做到两者而不称王的,还未曾出现过。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修文德”的重要性。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填成语)
2.上述文段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 万章上》)


材料(二)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 万章下》)


材料(三)

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两个重要方法          
2.结合材料(三)简要解释,在阅读诗文中,如何做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古人的作品?
2016-11-18更新 | 132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
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
2016-11-18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