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395 题号:10614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①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②。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010高三·山东·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行子:指李侍御。②“虏障”,指防御工事。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离的酒之中。
B.颈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穿越时空,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C.“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D.第三句中“万里外”三字连用去、上、去三个仄声,由于音节响亮震彻,有力地突出了主人公奋身万里疆场的雄心。
2.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之美,本诗“心事一杯中”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事心”,诗人没有明写,阅读全诗,说说作者有哪些具体的心事?
2020-09-04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钢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拆。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开通西城,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首宿”的种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由“白日”到“黄昏”,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士兵行军生活的辛苦。
B.三四两句用刁斗声和琵琶声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边塞环境的艰苦。
C.本诗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连胡人与胡雁都难以忍受。
D.诗歌最后两句运用典故,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突出了汉武帝的赫赫战功。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2020-09-25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愤慨悲痛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燕雀宿在梧桐之上,鹓鸾巢于恶树之中。但诗人以鹓鸾自喻,表达虽一时失意,但必会有重得赏识的时候。
E.“归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剑歌”化用冯谖因未被重用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
2.结合全诗,分析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7-11-15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