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方苞(1668-174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0724518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抑亭墓志铭

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朔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次日归,闻抑亭厥而喑,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君自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百年中无或并也。”按察使李兰,以咨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望君之至。既受职,长官相庆。而事未弥月。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喑,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以君悲。而今复见君之死。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讳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父讳鼎徵,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奉直大夫。母庄氏,赠宜人。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兄天宠,自入翰林,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痛两弟羁死,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君娶黄氏,敕封孺人。子五人,四举甲乙科。女一,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咨诸生,君常难之                       革:除去……身份
B.而事未弥月                                     莅:治理
C.又为之铭,以君悲                           塞:堵住
D.女一,士族                                     适:女子出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拜访过李抑亭之后,就奔赴海淀。第二天回来后,听到他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我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B.李抑亭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云南省主考官的时候都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后来被弹劾,降职为国子监丞,众士人日夜盼望他到来。
C.李抑亭在蒙养斋和殿中时,和我朝夕相伴各有一二年,他从江西返回后,我们二十天内多次见面。
D.李抑亭的兄长李天宠,自进入翰林院后,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因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抱病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
(2)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4.这篇墓志铭表现了李抑亭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溪李相国逸事

【清】方苞

康熙己亥秋九月,余卧疾塞上,有客来省,言及故相国安溪李公,极诋之;余无言,语并侵余。嗟乎!君子之行身固难,而遭遇盖有幸有不幸也。

忆癸巳夏四月,余出狱供奉南书房。一日,上召编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楷。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则无由自镜矣。”时上临御天下已五十年,英明果断,自内阁九卿台谏皆受成事,未敢特建一言;惟公能因事设辞以移上意,故上委心焉。每内阁奏事毕,独留公南书房,暇则召入便殿,语移时。

先是戴名世以《南山集》下狱,上震怒。吏议身磔族夷,集中挂名者皆死。他日上言:“自汪霜死,无能古文者。”公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纠,狱辞久不决,上忽罢噶礼,寻孥戮焉;公实赞之,其语秘,世莫能详。以余所闻见如此,公之设心,岂犹夫世之容悦者与?

然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盖由三藩播乱时,公适家居,以蜡丸献《入闽策》,贼平,以编修擢内阁学士,忌者遂谓公始固有贰心。公恐为门户之祸,故不能无所委蛇。及得君既专,常闭门谢客,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由是众皆深怨,引绳批根,播扬于远迩。然公方柄用时,朝夕入对,上所诹度,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无论公所习与否,皆得安于其位,则其实迹固有可按验者。自公告归未旬月,而忌者首攻公所荐举,以为倾公之地;因扬言公恃上恩,植党以要权重。微上信公之深,祸且不测矣。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逾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然后知公始至,即出苦言以求退也。

呜呼!公之设心如此,其于时事无所补救,而得谤乃过于恒人,此古之君子所以难于用世,而深拒夫枉尺直寻之议也夫!

(节选自《方苞集·集外文》卷六)


[注]①安溪李相国,李光地,福建泉州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B.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C.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D.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前期内阁大学士犹如宰相,李光地曾拜内阁学士,故称“安溪李相国”。九卿是中央朝廷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台谏主要承担弹劾官员和向皇帝谏言等职责。
B.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方苞、姚鼐,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五人墓碑记》《左忠毅公逸事》《登泰山记》等名篇。
C.三藩是指清朝初年割据云南、广东、福建地区的三个藩王。三藩拥有过大的军政权力和影响力,成为清廷心腹大患。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后,稳固了清廷统治权。
D.朱子之书即朱熹的书。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注,后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地能够在谈论事情时,通过巧妙得体的言辞,委婉地讽谏康熙皇帝,所以皇帝对他特别信任,常常单独留他在南书房,或者闲暇时召他到便殿,长时间谈话。
B.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检举揭发。此事长时间无法决断,最后皇帝果断罢免了噶礼。李光地暗中为君分忧,有功而不居功,因此不为人所知。
C.在三藩作乱时,李光地担任内阁大学士,向皇帝献《入闽策》,帮助平定了藩王。小人因忌恨而造谣中伤他。李光地只得闭门谢客,幸有皇帝信任,才免遭不测。
D.方苞认为,李光地深得皇帝信任,但只免于灾祸而无法补救现实时事,被世俗之人毁谤,且牵连到他人,可见君子确实难于用世,只是遭遇有幸与不幸的区别而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
(2)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逾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
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0-11-30更新 | 1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左人哀辞

方苞

左人与余生同郡,长而客游同方,往还离合,逾二十年,而为泛交。己丑、庚寅间,余频至淮上,左人授徒邗江。道邗,数与语,始异之。其家在龙山,吾邑山水奇胜处也。每语余居此之乐,而自恨近六十,犹栖栖于四方。余久寓金陵,亦倦游思还故里。遂以辛卯正月至其家。左山右湖,皋壤如沐,留连信宿,相期匝岁定居于此。

而是冬十月,以《南山集》牵连被逮。时左人适在金陵,急余难,与二三骨肉兄弟之友相后先。在诸君子不为异,而余固未敢以望于左人也。壬辰夏,余系刑部,左人忽入视。问何以来,则他无所为。将归,谓余曰:“吾附人舟车不自由。以天之道,子无恙,寻当归。吾终待子龙山之阳矣。”

及余邀宽法出狱,隶汉军,欲附书报左人,而乡人来言:“左人死矣!”时康熙五十二年也。

龙山地偏而俗淳,居者多寿耇,左人父及伯叔父皆八九十。左人貌魁然,其神凝然,人皆曰当得大年。虽左人亦自谓然,而竟止于此。余与左人相识几三十年,而不相知。相知逾年而余及于难。又逾年而左人死,虽欲与之异地相望,而久困穷,亦不可得。此恨有终极邪?

辞曰:嗟子精爽之炯然兮,今已阴为野土。闭两心之所期兮,永相望于终古。川原信美而可乐兮,生如避而死归。解人世之纠纆兮,得甘寝其何悲!

(选自《玉壶冰心——历代散文精品》)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邗,数与语            道:取道
B.吾人舟车不自由     附:依附
C.及余宽法出狱        邀:邀请
D.两心之所期兮        闭:隔绝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左人是同一地方的人,又一同外出游学,因此两人成为至交好友。
B.作者到龙山游玩便被龙山景色吸引,和左人约定一年后来此定居。
C.左人前去探望因受《南山集》案牵连而下狱的作者,并坚信他不久便会出狱。
D.作者出狱后还未来得及写信给左人,便得到左人去世的消息。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家在龙山,吾邑山水奇胜处也。每语予居此之乐,而自恨近六十,犹栖栖于四方。
(2)左人貌魁然,其神凝然,人皆曰当得大年。虽左人亦自谓然,而竟止于此。
4.请结合文章分析左人去世后作者悲伤无穷的原因。
2020-04-24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徐贻孙书

【清】方苞

苞白:去年五月中,得吾兄手书,欲作书相报,违隔久远,所怀蕴积,措笔不知从。日延月滞,以至于今。

苞尝叹近世人为交,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察其隐私,亦止借为名声形势。其确然以道相刻砥,见有利,止之勿趋,见有害,勉之勿避,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者,无有也。念朋好中,独吾子能行此于苞,独苞可行此于吾子耳。

苞与吾子性各僻隘,才用不宜于时,苟逐众人汲汲取名致官,幸获之,适足以来时患。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者,独发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几后世之传。然所争愈大,则其成愈难。自有载籍以来,志节功业光显耿著之人,累累相望,而文章之传愈久而彰者,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岂其为之者之不众欤?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苞近者自悔向所学,皆登枝而其本,背源而涉其流。欲抱经穷山,以求古圣贤人之意,而日为事物凌杂困。吾兄居远州部,夙少人事,宜聚古圣贤人之书,沉潜翻覆,穷探力索以轥其径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人生少壮而老,事境参差百出,其得从容无为、委身于问学者,常无几时,失而不为,则终不可复。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时过而昏,不能复为我用,虽欲不与世愚无知人混混以没世,岂可得哉!

又凡骨肉天属,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竭吾心而正其道可也;而悲忧穷蹙以苦其生,则君子亦无取焉。忆在京师,吾子为我叙述平生遭遇,扼腕欷歔,若无所乐其生。时时如此,恐致疾病他患,意绪日以隳敝,且将不能复发愤于《诗》《书》以自强。吾子勉之!

苞以朝夕不能自,仍将北游托所知者,旬日间必发,恐吾兄不晓,故留此以报。贱贫屯塞,各竭蹶以谋其身,非以事故,适会合,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一朝解手,终不知继见之期,惟各淬厉,毋自同于众人,其义乃不相负。苞白。

(有删节)


【注释】①吾子:您。②轥: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作书相报                                比:先前
B.念朋好中                                   顾:关心
C.皆登枝而其本                            捐:舍弃
D.苞以朝夕不能自                         赡:供给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措笔不知                                而日为事物凌杂
B.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               会合
C.幸获之                                      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
D.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               苞近自悔向所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者
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
B.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也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C.欲抱经穷山
想到深山中读书
D.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
况且就算是那些聪明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时时刻刻指导他
4.文章三到五段写到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勉,请具体说明这些劝勉的内容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2021-08-27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