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107729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禭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悍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

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禭:向死者赠衣被。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B.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C.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D.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官,类似的用法还有《陈情表》中“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
C.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
D.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琼胆量过人。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秦琼为人忠心。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
C.秦琼能识明主。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
D.秦琼英勇善战。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2)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七岁知为文。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泌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愿以客从。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帝从之。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对曰:“上皇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崔圆以泌亲信,疾之,泌隐衡山。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张延赏减天下吏员,泌请复之,曰:“今户口虽耗,而事多承平十倍。陛下欲省州县则可,而吏员不可减。所谓省官者,去其冗员,非常员也。”又条奏:“左右赞善三十员,其二十员可罢。如旧制,诸王未出阁,官属皆不除。”德宗悦。是时,州刺史月奉至千,而京官禄寡薄,自方镇入八座,至谓罢权。泌以为外太重,内太轻,乃请随官闲剧,普增其奉,时以为宜。

赞曰: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节选自《新唐书•李泌传》)


【注】①吴太伯:姬姓,其父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太伯虽排行老大,但其父欲传位于三弟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遂避让,迁居江东。②方镇:拥有兵权而管理一方的长官,文中指节度使。③八座:一般用作尚书或高级官员的代称,文中指京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
B.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
C.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
D.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嗣,指嫡长子,也指王位继承人。文中的“储副”和“东宫”都是后一个意思。
B.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古代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的地方。
C.出阁,指皇子出就封国,也指公主出嫁,今多指女子出嫁。在文中是指皇子出任官职。
D.缗,穿铜钱的绳子,又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文中“月奉至千缗”指俸禄丰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认为太子没有必要再以元帅之位加身,李泌却认为如果让建宁王为元帅,一旦建立了军功,必然会危及太子的地位,造成政局不稳。
B.李泌疾恶如仇,因写诗讽刺杨国忠、安禄山,被贬到了蕲春郡;他也善于保全自我,崔圆忌恨他是肃宗的亲信,他就离开官场,隐居衡山。
C.肃宗怨恨李林甫,打算掘墓焚尸来泄恨,李泌劝他不要在意一己旧怨,因为这会显得气量狭窄,让那些胁从之徒更有理由投奔叛贼。
D.叛乱加上天灾,参议者议论纷纷,请求皇帝赦免李怀光,李泌拿着桐叶进见,提醒皇帝君臣关系一旦破裂很难再恢复如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泌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愿以客从。
(2)上皇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
5.贞元三年,李泌对于吏治改革有哪些建议?请简要分析。
2021-09-26更新 | 2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弟子事之。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先生宜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展侍在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

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曰:“先生非隐者,欲仕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廷,召拜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尝召见迩英阁说《诗》,将以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贬监处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上言:孙某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监直讲。

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评事,天子临幸,赐以绯衣银鱼。及闻其丧,恻然,予其家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县卢泉乡之北扈原。

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

先生一子大年,尚幼。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   疑:困惑,疑惑B.贬监处州商税   坐:牵连治罪。
C.孙某为世法   行:品行。D.而推见王道之   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弟子事之                                 贾余庆祈请使诣北
B.先生宜以成丞相之贤名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枢密使韩琦言天子                         二虫又何知
D.欲仕未得其方也                            不舍,金石可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道辅为人正直,严肃而稳重,他不随便赞同别人的看法,听闻孙先生的风采于是亲自前往拜见,其后才信服,而自己也因此被士大夫所称道。
B.孙明复先生由于弟子石介在朝廷上的推荐和范仲淹、富弼的大力举荐被召拜为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古代授官除了文中的“召拜”外,还有“授、起、辟、除”等词。
C.孙明复先生初次担任国子监直讲的时候,曾在迩英阁讲授《诗》,嫉妒他的人认为他讲学和古代儒者不一致,而作者认为孙明复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经书,多得本义。
D.欧阳修记民间名士善于突出其神采,本篇碑记“不称其官而称其德”,主要是写传主的特异之处,以传主孙明复德高学深而为人师,受人敬仰的特点来组织材料,而略写为官的政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行义也。
②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
2021-03-01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言文二

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A.盖B.夫C.而D.故
2.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C.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D.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3.关于第③段,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C.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D.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5.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2021-04-28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