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6 题号:107915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数据来源网络2020年1月16日《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回顾高考特殊选拔政策》)

材料三:

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一硕一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的强基计划选拔过程全部放在高考结束,分数公布后进行,完全作为高考录取的一部分。根据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高考成绩将占85%,高校其他的笔试面试等只占15%,最后都折算成分数排队录取。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四:

北京大学的计划招生专业主要涵盖数学类、物理学类、历史学类等,招生学科均为教育部学科评估“A+”学科。浙江大学的招生方向主要分为理学类、基础医学类和人文历史类。清华大学计划招生专业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等专业。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余潇潇介绍,学校充分利用工科方面的强大实力,创造性推出全新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设计了“理一工”双学士学位和本一硕一博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为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学生打好坚实理科基础,并重点引导他们进入国家亟须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关键领域。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成立了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等五大书院。其中,日新书院负责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致理书院负责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3个书院则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3个专业方向,均专门设计了“理+工”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上海交大的综合面试环节包含科研潜质及创新素养评估,每名考生要经过两组专家的面试,专家组与考生组将采用“双随机”抽签的方式。

专家普遍认为,与以往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定位不同,“强基计划”更精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综合实力和基础学科相对较强的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入手,破解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体现高校人才选拔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同心同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2日《强基计划,来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7年以来的数据统计里,可以看到在“双一流”A类高校自主招生五类条件中,除“五大学科竞赛”外,其余四类条件的要求逐年减少。
B.2017年以来的数据统计显示,在“双一流”A类高校自主招生中,这“五大学科竞赛”一直备受关注,成为高校衡量学生学科才能的有效指标。
C.“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将在全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D.材料三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不同。
2.下列对“强基计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根据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高考成绩将占较大比重,高校其他的笔试面试等也会作为参考,最后都折算成分数排队录取。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主要以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为定位,破解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体现高校人才选拔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同心同向。
3.简要概括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体现了“强基计划”的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工信部发布)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近来,随着“互联网+”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趋势也在悄然变化。从量的维度来看,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增量达到3.2万亿元,这相当于198年全年的社零总额;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6.2%,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从结构维度来看,2019年春节,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快速增长,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成为支出新热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向提质增效升级,商品消费向中高档升级,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结合升级,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趋势。当然,在看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消费存在的一些“痛点”: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智慧消费引入创新型保险为电商保驾护航。基于网络购物、制造商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不同模式的电商场景,结合“互联网+保险”思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保险公司得以在保险场景、渠道、技术、数据、精算、风控等多个维度入手,快速和直观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内部严格的风控模型测算与流程优化,推出满足用户的服务体验与满意度口碑的创新险种。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正品保证险、品质保证险四大险种是目前电商平台的主流险种。退货运费险、信用履约险、物流晩到险等均属于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保险,涉及服装鞋类、配饰箱包、居家日用、轮胎等类目。产品的材质问题是用户的痛点,为解决这个痛点,品质保证险应运而生。品质保证险的保费极为低廉,大多数商品的保费不足一元钱,申请理赔、鉴定判责、理赔款支付等都可自动在线完成,无须保险工作人员上门核保核赔,这背后所依靠的正是在渠道、技术、数据等多个维度的手段应用。此外,为卖家提供信用保证,为产品定价的可能变化提供保障……通过保险为商品资质、质量、价格、物流和售后等各个环节提供保障,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消费的需求。

(摘编自郑润祥《智慧消费引领社交电商进入新时代》)

材料四:

埃森晢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如果个人数据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体验的机会。在过去一年中,43%的消费者由于商家信任的缺失而更换了商家,中国企业因此流失的收入高达5.3万亿元人民币。而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虽然使用数字助手的消费者比例已近七成(69%),且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类体验感到满意,但是当技术开始正确理解并预测其所想所需时,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46%)表示不安,更有超过半数消费者(52%)担心这种新型智能服务“知道的太多了”。

那么,应当如何建立数字信任?首先,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更为透明,除了更尽责地进行数据管理,还应该充分授权用户查看和掌控自身数据。其次,要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企业获取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就要反馈给消费者更个性化的智能生活体验,实时响应用户需求,动态创造用户价值。最后,企业还应加大投入,培育对数据的预测性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全新方法挖掘更多数据,获取更多结果,才能更精准地理解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避免无谓行动触及消费者的敏感隐私。

(摘编自余进《新消费时代下的新消费主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看,这一年我国家电网购市场规模达到5765亿元,已超过整体家电市场的三分之一,呈平稳增长状态。
B.2019年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5%。地域层面,城市同比上涨超过农村;价格方面,食品消费同比上涨幅度弱于非食品。
C.因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所以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互联网+”也得以向传统消费领域渗透,不知不觉中我国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
D.埃森哲的《全球消费者动态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很看重个人数据的保护,如果不能保障个人数据安全,消费者宁愿放弃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的机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9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全年零售总额为38万多亿元,而2018年我国社零总额增量超过3万亿元,消费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力量。
B.2019年春节期间,我国消费结构中,呈快速增长趋势的是滑雪、健身等运动类消费,以及赏话剧、看电影等文娱消费,旅游消费持续走高。
C.退货运费险是消费保险中结合消费场景的险种之一,它涉及的类目和生活联系紧密,主要针对产品的材质,保费低廉,在线完成流程,助力电商运营。
D.虽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在“智能订购”服务领域用技术理解并预测他们的消费趋势感到忧虑,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众多消费者使用数字助手的事实。
3.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商家应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020-01-01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清明上河图》时,一定没有想到,这幅描绘东京汴梁繁华画卷的作品,会历经近千年的岁月沉淀,最终成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传奇。然而,对于这样一份绢质脆弱的艺术珍品,如何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满足群众了解和观赏的渴望,让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让历经时光打磨的国宝再次焕发光彩,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手,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让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将《清明上河图》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让游客变为画中人,走入汴京的众生百态。

《清明上河图3.0》展馆位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占地1625平方米,共有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等三个展厅和一个宋人文体验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我们运用全球领先的8K超高清互动技术来展现画卷,通过结合实物布景、舞台设计,将音乐、表演、全息影像和动捕剪影融合,交织互动,亦真亦幻。”风凰卫视主创团队介绍,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画卷中的人物,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摘自《文化+科技,让古老艺术活起来》《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日)

材料二:

在第十四届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内,以文化之名,融合了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哈尔滨馆尤为引人注目。在本届文博会上,哈尔滨馆的冰屏、机器人和石墨烯服装等高科技含量文化产品和“文化+科技”内容,在一众展品中格外受到关注。

漫天的火树银花、神奇的冰雕雪塑,在如梦似幻的“冰屏”上被完美呈现。据了解,这块冰屏和平昌冬奥会上“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的冰屏是同种技术,由于其特殊的通透性,画面就像悬浮于玻璃之上,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很多朋友对2017年央视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精彩演出记忆犹新,帮助演员们抵御严寒的石墨烯材料保暖衣也来到了文博会现场。这款衣服上下连体、接近肤色,既保暖又不影响美观,引起不少爱美女士的围观。“这不是《铁甲雄心》中的‘深海巨鲨’吗?”据哈尔滨玄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蕴洲介绍,该公司依托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哈工大卫星研究所、哈工大航空宇航实验室等,在机器人领域有着深层次的技术积累,目前已发明设计了搬运机器人、智能家庭服务平台、格斗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系统,“未来,我们将以服务型机器人为切入点,重点推出更加智能的第二代机器人,让科技融入普通百姓生活。”

(摘自《“文化+科技”奏出新交响》《哈尔滨日报》2018年5月14日)

材料三:

文化与科技的高度结合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创产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演出业、出版业、旅游业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为以高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产业,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迅速被更高水平的创意产业所替代,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信息的产业形态,尤其是创意设计产业、广告产业、现代会展业等。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形态如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新技术,还有IT泛娱乐的出现,比如直播、网红经济、网络众筹、网络金融、网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又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自金元浦《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科技互动展演《清明上河图3.0》,让古老的艺术《清明上河图》焕发生机,既满足了更多群众欣赏艺术珍品的渴望,也化解了一些保护的难题。
B.观展的沉浸感是让游客变为画中人体验汴京的众生百态;互动性是通过运用8K超高清技术结合实物布景、舞台设计,融合音乐、全息影像等得以实现。
C.哈尔滨馆的文化产品冰屏、机器人和石墨烯服装等,在一众展品中格外受到关注,是因为这些产品的高科技含量足,它们是“文化+科技”创造的新成果。
D.我国未来文化创意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是以高科技与互联网融合的高端产业。传统文化产业被更高水平的创意产业替代,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3.0》能获得展演成功,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完全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其成功模式为其他博物馆如何更好的向社会开放提供了范例。
B.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传统产业不能再走老路,唯有创新发展才能使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C.一系列的创意产业形态和IT泛娱乐的出现,比如直播、网红经济、网络金融、网络电视剧和网络大电影等,必将创造出新的文化繁荣景象。
D.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重视融合与联合,如古老的文化艺术传播,需要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与高校的联合。
3.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0-12-03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各朝各代编写《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历史性著作。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不断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摘编自(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预测报告》,中商情报网,2022年3月31日)

材料二:

多个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新冠诊疗指南。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多个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根据临床效果筛选出“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其中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对应的中成药在2021年按照中药新3.2类快速获批。

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原因之一。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2022年2月24日苏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介绍,本次疫情中医药总体使用率99.7%。

(摘编自韩盟盟、叶寅(2022中医药行业研究报告》,未来智库,2022年3月30日)

材料三: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不仅多举措彰显中医药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更是首次将“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单列一节,通过建机制、建高地、推协作,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推出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并引导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普遍开展中医药服务,构建中西医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与支撑。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短缺、结构分布不均街仍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及后备力量。《规划》不仅在医教协同、深入院校、教育改革中谋篇布局,更加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

(摘编自张伯礼《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人民日报》,2022年4月2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积累的一些用药知识,被各朝各代编写进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
B.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
C.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基本呈稳步发展态势,仅在2019年有所回落。
D.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73亿元增至2021年的753亿元,预计2022年规模将逼近800亿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冠诊疗过程中,根据临床效果筛选出的“三方三药”,其中的“三方”对应的中成药在2021年按照中药新3.2类快速获批。
B.据各级发布会介绍,湖北疫情暴发时中医药使用率为90.6%,苏州疫情时则达到了99.7%,总有效率都超过了90%。
C.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首次单列一节强调要“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
D.“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索质中医药人才,而现阶段,各种人才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
3.从材料看,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我国可以从哪些举措入手?请概括说明。
2022-05-10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