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353 题号:108234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性德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9-10高一下·陕西西安·期末 查看更多[8]
【知识点】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成,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
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2.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2017-11-02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1.“诚斋”是杨万里的           ,在词中还指              
2.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到”、“先到”将月拟人,表现对月光不照诚斋的不满,为下文设臵了悬念。
B.“不是”两句解开悬念,一个“隔”字引出葱郁的青竹,揭示月光不照的原因。
C.“月色已如玉”是通感的手法,写,出月色的柔和与精美,是对眼前之景的赞叹。
D.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生动记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有人认为画线两句是这首词的高潮,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
2019-11-09更新 | 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下面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这是写送别时的情景。在一个冬晨的车站上,诗人在等候登车,妻子前来送别,双方不免有些伤感。
B.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
这是写送别时妻子的表情。刚团聚,又要分别,从此天各一方,安危不测,怎不叫爱妻“眼角眉梢都是恨”呢?但双方毕竟都是充满革命理想、胸有大志的革命青年,以大局为重,个人感情要服从革命需要,所以“热泪欲零还住”。
C.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这是诗人对爱妻的安慰。知道你误会了前次信中的话。这是解释误会,接着说,人生滔滔,却好似过眼烟云,转瞬间就消散了,在这短暂的人生中,点数知己只有我和你。
D.人有病,天知否?
人,指诗人自己;病,指内心隐痛。天,指自然界,我内心深处的隐痛上天知道吗?这内心隐痛当指对革命前途的忧虑,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心。
2.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以婉约为主。诗人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
B.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
C.“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
D.“重比翼,和云翥”,诗人热切地盼望着不久的将来夫妻重新团聚,全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从此再也不分离。
2018-06-29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