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09066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家焉。弘治九年成进士。言官庞泮等狱,麟偕同年生陆昆抗疏救。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录囚畿内,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进郎中,出为绍兴府知府。刘瑾衔麟不谒谢,甫五月,摭前录囚细故,罢为民。士民醵金赆不受,为建小刘祠配汉刘宠,因寓湖州。瑾诛,起补西安。遭父忧,乐吴兴山水,奉父框葬焉,逐居湖州。起陕西左参政,督粮储。都御史邓璋督师,议加赋充饷,麟力争。会陕民诣阙诉,得寝。寻云南按察使,谢病归。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中官耿忠守备紫荆多纵,麟助奏之。请捐天津三卫屯田课,及出库储给河间三卫军月饷,征通课以偿,皆报可。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再引疾归。起大理,拜工部尚书。四司财物悉贮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侵渔,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帝称善,因赐名“节慎库”。已,上节财十四事,汰内府诸监局冒破钱,中贵大恨。及显陵工峻,执役者咸觊官。麟止拟赉,群小愈怨。会帝纳谏官言,停中外杂派工役,麟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在停中。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居工部,为朝廷惜财谨费,仅逾年而罢。居郊外南坦,赋诗自娱。中为筑一台,令为构堂,始有息游之所。晚好楼居,力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年八十七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刘麟传》)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言官庞泮等             俯首系颈,委命
B.寻云南按察使             侍中,帝引在帷幄
C.征道课以偿,皆       求人可使秦者
D.追麟,落职                 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家焉          利乘便,宰割天下
B.为建小刘祠配汉刘宠                       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麟请特除一郎官主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
D.执役咸觊官                                     颁白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麟恪尽职守,为官清廉。任职刑部主事时,刘麟甄别核察囚犯,为三百九十多人平反,罢职绍兴知府后,对百姓凑钱赠送的路费,刘麟分文不取。
B.刘麟不附权贵,指斥不端。因为不拜谢权宦刘瑾,刘麟出任绍兴知府五个月后便被革职为民,守备紫荆关的宦官耿忠为人骄纵放肆,刘麟上奏弹劾。
C.刘麟直言敢谏,恤民体国。担任陕西左参政时,都御史邓璋奏请加征赋税,刘麟极力争辩,任职工部时,刘麟主张节约财用,并淘汰内府所贪财物。
D.刘麟从容闲居,执贫自足。罢官居住南坦时,刘麟以赋诗筑台、修堂自娱。刘麟晚年喜居楼阁,因无力修建便在屋梁上悬挂篮舆,曲身其中自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
(2)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孔昭,黄岩人。初名曜,后以行,改字世显。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夺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

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

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黄孔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
B.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
C.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
D.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子举行冠礼过后,多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取,名,则是出生后由父母取,长辈呼名,平辈或晚辈称字。字与名呈相关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传主“孔昭”一字与原名“曜”意义相近。
B.郎中,古时本是官名,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文中,郎中属正五品级别的官员,分掌各司事务,是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C.铨曹是指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也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铨,本意是衡量轻重,在古代也指量才授官、选拔官吏;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如部曹是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
D.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南京就被作为留都被保留下来。南京的朝廷机构设置同首都北京一样,只是其含义不同,只是一种象征,虽然官阶品数都与中央机构相同岗位一样,但并无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孔昭廉洁清正,拒收不义之财。他被任命为屯田主事,奉命出使江南,拒绝接受别人馈赠的礼物,不肯接受。后来,他担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呵斥了向他进奉银库余银的主管。
B.黄孔昭行不苟合,为官做事有主见。他升任文选郎中,认为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很难了解天下俊才,于是他没有按照旧制闭门谢客,而是延请接见到访的客人,还主动寻访人才。
C.黄孔昭任人唯贤,为此不惜冒犯上级。吏部尚书尹旻两次想任用跟自己关系亲近的人,都因为黄孔昭坚持不同意才没有成功。他举荐的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来都成为当时名臣。
D.黄孔昭识见高明,洞悉官场世事。黄孔昭命工匠在挖出的古鼎上刻上“文庙”二字,并送入文庙中。不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作罢。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夺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
(2)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
2022-04-12更新 | 2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寻兼掌都察院。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山陬僻壤,俾悉户晓。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帝褒纳之。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中官出镇者,率暴横。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承勋竟不请。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C.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D.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B.岁祲,指一年到头妖气弥漫,文中指年成不好。祲,指不祥之气、妖氛。
C.田赋,中国旧时官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原因是年龄较大、身有疾患或升任新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给予李承勋太子太保的官衔,担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门承担整顿京城军营中的弊端的任务。
B.李承勋以身患疾病为借口上书辞官,未被应允,只得表明潞城讨贼军队自己不能一人统领这个真实原因。
C.李承勋奏请皇上剥夺京营把总汤清的职位,遭到了郭勋的言语攻击,因此请求辞去自己所任官职。
D.李承勋依据李凤毛等人进言,裁减了多位宦官出身、横行不法的地方官,还革除了五百锦衣卫官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2)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5.古人评论“承勋沉毅有大略”,请根据文段简要概述承勋在军事方面“有大略”之处。
2023-01-11更新 | 3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树德字与成,尚书树声弟也。嘉靖末进士。除严州推官。行取当授给事、御史,会树声拜侍郎,乃授刑部主事。。

隆庆四年,改礼科给事中。穆宗御朝讲,不发一语。树德言:“上下交为泰,今暌隔若此,何以劘君德.训万几?” 不报。屡迁都给事中。六年四月,诏辍东宫讲读,树德言:“自四月迄八月.为时甚遥.请非盛暑.仍御讲筵. 不听.穆宗颇勤.树德言:“日月交蚀,旱魃为灾,当及时修省。”及帝不豫,又请谨药饵,善保护,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帝不悦,疏皆留中。内臣请祈福戒坛,已得旨,.树德言:“戒坛度僧,男女扰杂,导淫伤化。陛下欲保圣躬,宜法大禹之恶旨酒,成汤之不迩声色,何必奉佛?

未几,穆宗崩,神宗嗣位,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而代之。树德言:“先帝崩,忽传冯保掌司礼监。果先帝意,何不传示数日前,乃在弥留后?果陛下意,则哀痛方深,万几未御,.何暇念中官?” 疏入,保大恨。议祧庙,树德请毋祧宣宗,仍祀睿宗世室,格不行。已,极陈民运白粮之患,请领之漕臣,从之。

树德居言职三年,疏数十上,率侃直。会树声掌礼部,乃量迁尚宝卿.历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树德素清严,约束僚吏,屏绝声伎。山东民壮改民兵,戍蓟门,隆庆末令岁输银二万四千,罢其戍役。寻命增输三万,树德请如河南例罢之。帝不从,而为为免增输之数。德府白云湖故民田,为王所夺,后已还民,王复结中官谋复之。树德争不得.乞休归.久之卒。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五•陆树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州推官       除:授职
B.穆宗颇       倦:疲倦
C.先帝          甫:刚刚
D.议桃庙          比: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代之          客逾庖
B.何不传示数日前,在弥留后       使人复茸南阁子
C.请领漕臣                                 进退,实为狼狈
D.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微贱,当侍东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树德“率侃直”和“素清严”的一组是
A.何以劘君德,训万几                            谨药饵,善保护
B.山东民壮改民兵                                   乃量迁尚宝卿
C.请非盛暑,仍御讲筵                            约束僚吏,屏绝声伎
D.争不得,乞休归                                   极陈民运白粮之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德进士出身,在地方任职有政绩,调任后应该授职给事、御史,但因为哥哥树声身居侍郎要职,树德只被授予刑部主事。
B.树德多次急切进谏,直陈利弊得失;穆宗皇帝不是不听,就是把奏疏丢在一边,甚至面露不悦之色;只有民运白粮一事的上疏被穆宗采纳。
C.穆宗驾崩、神宗嗣位期间,宦官冯保趁机排挤掉司礼孟冲取而代之,树德及时上奏,严词追究,据理力争;冯保对 此恨之入骨。
D.本文叙事简洁,行文质朴,而一个耿直无私、清正严明的言官形象跃然纸上;从中还可看到明朝中后期朝纲不振、豪强兼并的混乱现象。
5.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欲保圣躬,宜法大禹之恶旨酒,成汤之不迩声色。
(2)寻命增输三万,树德请如河南例罢之。
(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018-01-03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