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092900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冯)异为人谦退不,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威信。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

1.解释加点字词。
①(冯)异为人谦退不(         )             ②光武以此(         )
③所至皆威信(         )                            在平定安集之耳(         )
2.翻译句子。
(1)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2)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12-13高一上·上海·期中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各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黻冕,“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黻冕”,祭服也。多用来表达崇奉之意。
B.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探听、监察之意,“史”为御史之意,表明刺史要对地方官员履行监察之职。
C.践天位,践,登上。天位,天子之位也。践天位,指皇帝登基,与“践事、践政”意思相同。
D.服阕,“阕”﹐终了。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又叫“服除”。官员守制期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昱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2020-04-20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籍。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初,膺与廷尉冯绲等共同心志,纠罚奸幸,绲时亦得罪输作。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前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膺著威幽、并,遗爱度辽。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顷之,帝崩。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

论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B.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C.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D.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罪,意思是贪污受贿之罪,“臧”与《出师表》“陟罚臧否”的“臧”字含义相同。
B.众庶,意思是百姓,“庶”与《陈情表》“庶刘侥幸”的“庶”字含义不同。
C.三府,汉制规定三公可开府,于是称三公为“三府”,也用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D.振拔,意思是振奋自立,“振”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当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辟。他威严明察,颇有名望,任职青州时,当地守令听到消息后多弃官离职。
B.李膺执法严格公正,不畏权贵。但他在受理宛陵大姓羊元群的案件时,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反而被判发配左校。
C.李膺处理张朔案时果决迅速。张朔畏罪藏在张让家,李膺获知情况后率吏卒砸破合柱将其逮捕,张朔招供后立即被执刑。
D.李膺遭受党锢之祸被收押入狱,但此案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多畏惧,就请皇帝按照天时赦免,李膺得以免官归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2)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2023-02-26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范晔《张衡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                           属:连缀
B.遂五经                                 通:通晓
C.而无骄之情                           尚:崇尚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游三辅                                                     ②虽才高
③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④遂研核阴阳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A.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B.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C.大将军邓鹭认为他很奇怪,多次召请他,可是张衡也不去应召。
D.大将军邓鹭认为他是奇才,所以多次请他,张衡也并没有反应。
4.对选文相关内容和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
A.虽然张衡的才学比世人高,但并不高傲。平日举止恬淡平静,且不喜欢与俗人来往。
B.张衡在天文阴阳历算有很高的造诣,且善于理论和实践,作浑天仪、著书就是例证。
C.表示官职改变的词很多,意思不尽相同。迁,指调动、提升官职,贬官则称为左迁。
D.班固《两都赋》“两都”指长安、洛阳,张衡《二京赋》“二京”则指洛阳、建康。
2019-03-29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