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10358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登景秦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丁母忧。服除,改刑部主事。锦衣卫卒犯法,捕治不少贷。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所过剽掠,募兵击擒其魁。福宁豪尤氏杀人,出入随兵甲,拒捕者二十年。福清薛氏时出诸番互市,事觉,谋作乱。皆捕杀之。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清流归化里介沙县、将乐间,特险不供赋,白都御史置归化县,其民始奉要束。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擢右副都御史。边地军民每出塞伐木捕兽,乔新言:“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宜毋听阑出,犯者罪守将。”诏可。敌犯塞,偕参将支玉伏兵灰沟营,击斩甚众。岁饥,奏免杂办及户口盐钞十之四。劾佥事尚敬、刘源稽狱,请敕天下断狱官,淹半载以上者悉议罪。帝称善,亟从之。刘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大理丞阙,御史邹鲁觊迁,而乔新荐郎中魏绅。会乔新外家与乡人讼,鲁即迎乔新受赇②曲庇。吉取中旨下其外家诏狱,乔新乃拜疏乞归。顷之,穷治无验,鲁坐停俸,乔新亦许致仕。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有删改)


【注】①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②赇:贿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B.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C.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D.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锦衣卫,原为明代护卫皇帝的亲军,掌管皇帝的出入仪仗。后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
C.互市,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对外贸易或中央王朝同边境民族之间的贸易。
D.致仕,交还官职,实际上是官员受到权臣的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政刚强,打击坏人。他严惩犯法的锦衣卫士兵;有人盗采银矿,聚众抢劫,他抓到首领;他捕杀长期逍遥法外的豪强尤氏,打击奸商。
B.何乔新关心百姓,关注民生。他协助都御史原杰招抚流民,使六万多户流民归附本地户籍。后升任湖广右布政使,查验人口贫富,百姓受益。
C.何乔新积极办事,尽职尽力。他参与击退来犯的敌人;他采取措施,使据险不交税的人接受约束;有官员拖延办案,他请求拖延半年以上的都治罪。
D.何乔新刚强正直,被人诬告。他因刚强正直遭人忌恨,被外调到南京任职。他得罪了图谋升官的邹鲁,后邹鲁借事诬告他受贿包庇,致使他被革职归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
(2)此辈苟遇敌,必输情求生,皆贼导也。
5.何乔新不仅勤政为民,而且能廉洁奉公,请从文章中概括其相关表现。
【知识点】 张廷玉 《明史》解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攀龙,存之。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张世则进所著《大学初义》,诋程、朱章句,请颁天下。攀龙抗疏力驳其谬,其书遂不行。侍郎赵用贤等被讦去位。攀龙上疏曰:近见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夫天地生才甚难,国家需才甚亟,废斥如此,后将焉继。末力诋杨应宿谗谄宜黜。应宿亦疏讦攀龙,语极妄诞。疏并下部院,议请薄罚两臣。帝不许,镌应宿二秩,谪攀龙揭阳添注典史。御史吴弘济等论救,并获谴。天启二年,疏劾戚畹郑养性,言: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崔文升素为郑氏腹心,犹潜住都城。宜勒养性还故里,急正文升典刑。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孙慎行攻旧辅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寻改太常少卿,因言:从哲不容不讨,奈何犹令居辇毂下!时从哲辈摘疏中语激帝怒。卒夺禄一年。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杨涟等群击魏忠贤,攀龙为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呈秀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遽引罪去。呈秀必欲杀之,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户。移时诸子排户入,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遗表也,云:大臣受辱则辱国。谨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呈秀怨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以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忠宪。

(节选自《明史•高攀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
B.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
C.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
D.张差梃击实养性父国泰主谋/今人言籍籍/咸疑养性交关奸宄/别怀异谋/积疑不解/当思善全之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时有同义的关联,如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
B.程朱,指程颢﹑程颐和朱熹。三人提倡性理之学,成一学派,故以“程朱”代指此学派。
C.辇、毂,本义均与车有关;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车舆之下,经常用以代指京城。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依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褒扬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攀龙年少读书,研习程朱之学。当时有人撰书攻击程朱学说,并请求将所著书籍颁行全国;他上疏极力驳斥,指出谬误,最终这一请求没有被推行。
B.高攀龙关心朝政,经常直言进谏。他为朝廷贬斥大臣的现象忧心忡忡,担心从此以后没有贤才参与管理朝政;他反对谗毁谄谀,认为应该罢黜杨应宿。
C.高攀龙不畏权贵,为官刚毅正直。他上疏弹劾郑养性,引用古籍抨击方从哲,还曾揭发崔呈秀的污行,但这三次事件遭遇各方面的阻力,心愿无法达成。
D.高攀龙效法先贤,最终投水自沉。他得罪朝中小人,遭到陷害,最终穿戴好衣冠自沉赴死;他事先留下绝笔,以明心志。去世后,他的儿子仍受牵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崔文升素为郑氏腹心,犹潜住都城。宜勒养性还故里,急正文升典刑。
(2)呈秀怨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以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
5.高攀龙和杨应宿互为弹劾,结果如何?吴弘济等人的援救是否成功?请简要说明。
2021-07-23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二)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历郎中。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连丁内外艰。服除,补兵部,擢保定知县。故事,岁籍民充京师库役,清罢之。振荒弥盗,人以比前太守吴岳。历迁易州副使,陕西参政,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并以清望,荐章十余上。

1.从内容上看,第一则文字可分为两类:___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对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归,补邯郸                            忧归:因守丧辞职回家
B.吏无所侵牟                                侵牟:侵占牟利
C.振荒弥盗                                   弥盗:消弭盗贼
D.并以清望,荐章十余上               清望:清明的眼光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
2020-05-24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 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 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2018-10-20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