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1107805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说出理由。
2.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018-02-02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是鲜明对比,突显欣喜之情。
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2020-02-11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梅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句写景,傍晚的天气放晴,风也住了,但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大折减了。
B.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梅”写出了梅之疏。
C.“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阕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阕的抒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E.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写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2.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017-09-02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