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171792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争,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少年时就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一心想从军而为国建功。
B.诗人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自己身体依然强健,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C.尾联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生动地表现了将军本色和老人的拳拳爱国之情。
D.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情感基调也相同。
2.本诗颔联是传诵一时的名联,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760)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数量词强化了之一主旨。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飘零憔悴。
C.颈联通过月夜思而不寐,白昼倦极而眠的反常生活细节描写,直接吐露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思家”与“忆弟”互文。
D.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来写,饱和着浓郁的诗情。
2.尾联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9-12-20更新 | 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槛谴心(其二)

杜 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槛:(jiàn),栏杆。
1.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水槛”,指水亭之槛,凭槛眺望,可舒畅身心。由题目可见这是一首即最抒怀之作。全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B.首联描绘蜀地夜间多雨的天气,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的雨,等第二天出门以后,靠在水边的栏杆上远望,看到天色已经放晴。
C.“叶润林塘密”,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衣干枕席清”,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富足。
D.本诗在结构上,起承转合,脉络清晰;二三两联对仗工整;颔联的“润”和“密”,“干”和“清”炼字精到,可见功力。
2.本诗尾联与杜甫《登高》尾联在抒情方式和感情基调上有何不同?
2020-11-17更新 | 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李商隐(其一)

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注】①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诗坛一颗巨星;他热衷政治,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志欲革除积弊,却怀才不遇,最终成为朋党之争的牺牲品。②成纪:古县名,是李姓的重要源地。③高壤:土丘。④琪树:仙境中的玉树。⑤绛坛:道坛的美称,亦借指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只是为介绍李商隐,更是要借助对好友不同的称谓传达出一种痛彻心扉之感。
B.“适归高壤”扣题点明“哭”的原因;“抱长叹”寥寥三字,无限感慨哀思溢于言表。
C.颈联上句实写,通过对夜晚风雨交加、吹灭室内灯烛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D.尾联为虚写,想象李商隐攀玉树、登仙境,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并赞美其高洁的品性。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
2020-08-11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