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12556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平台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能解决精准扶贫中的瓶颈性问题,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首先,互联网+平台可以结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帮助政府解决扶贫数据不通、不准等现象,对贫困群众的贫困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切实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录取信息,进行身份比对,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可以启动教育精准扶贫资金给予及时帮助。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自动识别,制定精准扶贫项目,帮助其家庭精准脱贫。再次,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分析,建立“云扶贫卡”,实时掌握贫困群众的动态信息。对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精准帮扶下脱贫致富的困难户进行奖励,对返贫的困难户针对性地查找原因,确定合适的脱贫措施。最后,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精准扶贫透明化。建立公共网络平台呈现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对帮扶途径、帮扶金额、帮扶名单等细节加以呈现,结果一目了然,尤其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贫困户按照“脱贫致富、脱贫、原地踏步和返贫”四个等级定时点评,实时掌握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扶过程、帮扶结果、帮扶成效,为相关部门工作及成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撑。

(摘编自王璐《新时代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出路》)

材料二:

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并得到推广和使用。农业的生产情况较往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产品运输困难、销售困难、交易方式单一、农产品流通的成本高等问题一直存在。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大户等市场主体对商务方式的变革需求越来越迫切。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和开放合作理念在农村变得不再陌生,新经济形式农村电商走入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具有开放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特点,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农村电商突破了时空的障碍,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不仅会改变生产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且还可以为各类社会经济要素的组合提供更多的方便。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农户个人一起不断地努力。作为政府机构,可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大力引进人才;作为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外包服务,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将农村电子商务这一虚拟经济融入农村经济、农业生产这一实体经济中。

(摘编自李柏杏《精准扶贫下农村电商发展变革研究》)

材料三:

除了搭建线上平台为村里的山货找销路,重庆市委网信办还积极动员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网信企业参与到脱贫实践中来。通过在当地花竹村小部署“校园录课云系统”,使地处山区的学生也可以共享重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力求通过教育扶贫来扶志与扶智,阻断贫困根源的代际传递。重庆市委网信办还联合互联网企业,在巫山县双龙镇开展“信息化助力脱贫攻坚”平台应用试点,陆续在双龙镇21个村庄上线“为村”综合开放平台,提供线上政务、党务建设、农村电商、在线教育等智慧生活服务,使“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积极探索互联网和信息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摘编自科技日报《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洞桥样本》)

1.下列对材料中“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平台与精准扶贫结合,能够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根本性问题,在新时代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
B.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十分复杂,互联网+平台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分析,解决数据不通、不准的问题,从而实现精准扶贫。
C.将互联网+平台运用到精准扶贫中,可以呈现帮扶情况,也使得帮扶途径、帮扶金额、帮扶名单等细节透明化。
D.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已经走入农村。例如具有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电商已经融入整个农村经济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扶贫卡”可以实时掌握贫困群众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对返贫的困难户进行针对性地原因查找,帮助其脱贫。
B.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农产品的运输、销售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市场主体的变革愿望强烈。
C.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形成合力,政府、企业、个人可以直接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提高信息水平和营销能力。
D.重庆市委网信办的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使得"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有效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互联网+精准扶贫如何在教育上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只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表现了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的热潮,呈现一片良好的形势。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2021-10-16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用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张桂梅:不满意。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

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丢掉?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年,《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高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张桂梅始料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读这所高中。去山里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有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十七名教师中就有九名提出辞职,学校工作近乎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到其他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

张桂梅:整理资料我才发现,剩下的八人中有六个党员,一下子我底气就来了,我把他们找来开会: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名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作为党员,我们不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说咱们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我们就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没宣誓完,我们全都哭了。

(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一切都值了。

记者:每天每夜都跟着这些孩子在一起,您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张桂梅:事实上也不是说自己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摘编自中央电视合《面对面》节目《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华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绩,张桂梅并不满意,她希望孩子们能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她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
B.华坪女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张桂梅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是一种隐私,应该给于保护,于是称学生们为大山里的女孩。
C.在学校工作近乎瘫痪之时,张桂梅召集愿意留下的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词担当起党员责任,投身到华坪女中艰难的教育工作中。
D.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整天忙于工作,这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她把学生们以后能过上比她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张桂梅学校取得的成绩引发对话,从筹建学校的缘由谈到了张桂梅人生价值观等问题,这将采访引向深入。
B.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张桂梅的专访,让大家了解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暗含希望爱心人士捐献善款,更好办好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之意。
C.张桂梅在与记者的对谈中,重点介绍了办学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惧艰难、扶弱济困的精神品质。
D.在这篇电视专访稿中,有几处介绍张桂梅工作情况的画外音解说,这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被访者,也能使本专访稿的结构更为紧凑。
3.张桂梅筹建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17更新 | 1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连日来,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举行。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正因此,人口普查意义重大。于国,通过普查获取的人口数据,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规律,进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于民,幼儿园学位应该有多少、社区应建几个公园,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借助准确数据作出决策。换言之,人口普查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摘编自人民日报《纵横: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

材料二

(一)坚持依法普查。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普查各项工作。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二)确保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三)加强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采用多种手段,广泛深入宣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三

即将拉开帷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站在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重要历史节点——透过它,我们得以管窥鲜明的时代印记,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

从中,看经济变迁。相比以往,此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是电子化。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十年之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涌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普查也成为其拔节生长的新场景、新实践。应该说,人口普查意盎然,正是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侧影,展现着我国经济的蓬勃朝气,创新动力。

从中,看社会治理、人口普查意在为人口精准画像,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可谓工程量浩大。正因此,其组织动员能力,其间的绣花功夫,可视作观察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此次大国点名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动作。各项准备扎实细致,宣传动员有力有效,不同部门分工协作……经过抗疫大考的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求精、求细、求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相关工作,展现着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再提升,展现着一个大国治理能力的再升级。

(摘编自新浪财经《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感受大国点名的浓浓时代气息》)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口普查能为国家提供人口数据,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
B.任何部门和单位想要利用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进行奖惩,都是绝不允许的。
C.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作为中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反映鲜明的时代印记,折射浓郁的时代气息。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各地各部门共同行动,保质保量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各层级治理水平的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为避免出现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应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B.由于一些群众不清楚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不配合普查、不如实申报,因此各级普查机构应联合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C.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已进入到鼎盛阶段。
D.人口普查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人口精准画像,要做到“精准”,就一定要下“绣花功夫”,借此可衡量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高低。
3.要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哪些方面作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1-29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