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把握意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52 题号:1138158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写了一幅秋天静穆的画面,不单借景抒情,而且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等来展示更本质、更有思想含量的诗意。
B.“金黄”修饰“稻束”,“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意味着收获;并不是为了给“稻束”意象增添高贵的美感。
C.“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乐和满足,却写了引人思考的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眼前具体可感的形象。
2.“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知识点】 把握意象 分析技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①焉支,一称燕支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意象鲜明独特,感情纯朴真挚,意境悠远,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愁思。
B.长城“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沉感悟。
C.“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排比的手法 ,将长城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融合在一起,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D.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说明历史上争战带来的创痛依然让诗人难以安眠,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长城在诗人心中有怎样的丰富意蕴。
2021-02-18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我老了

穆旦

我穿着一件破衣衫出门,

这么丑,我看着都觉得好笑,

因为我原有许多好的衣衫,

都已让它在岁月里烂掉。

人们对我说:你老了,你老了,

但谁也没有看见赤裸的我,

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

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

它唱着,“时间愚弄不了我,

我没有卖给青春,也不卖给老年,

我只不过随时序换一换装,

参加这场化妆舞会的表演。”

“但我常常和大雁在碧空翱翔,

或者和蛟龙在海里翻腾,

凝神的山峦也时常邀请我

到它那辽阔的静穆里做梦。”

1976年4月


[注]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我老了”这状态是“听说”来的,而非自己的切身体会,这就点出了他人判断与自我认识的矛盾。
B.“赤裸的我”所唱的“自我之歌”才是诗人真正珍视的,可见诗人享受着“谁也没有看见”的私密空间,孤独提供给诗人最大的存在感。
C.诗人是在控诉那段不可理喻的岁月将自己的人生铰碾得支离破碎,其中包含着无限辛酸委屈,文章有着深深的对社会的厌弃和疏离感,故而诗歌总基调显得消极。
D.《听说我老了》与大多数有着“我已走到了幻想的尽头”为主调的诗歌相比,有着出人意料的乐观与骄傲。
2.本诗意象选用非常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本文的“衣衫”意象或“自我之歌”中的自我意象。
2020-12-03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

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1.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刻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的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的既含蓄又细致入微。含蓄的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只会使人更加苍老。
2.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
B.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
C.诗的第一第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
D.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020-03-26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