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李清照(1084-115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9 题号:1142373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①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本词为咏桂花词。桂树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①可煞:疑问词,犹可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既描绘了桂花的外在特点,也评价了它的内在神韵,使所咏之物形神兼备。
B.“画阑开处冠中秋”一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咏赞桂花为香冠中秋,首屈一指的花木。
C.“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两句,作者竟质疑屈原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桂花不在其列,深为抱憾不平,足见作者对桂花的欣赏赞美。
D.这首咏物词与其它咏物词一样均以描写抒情为主,托物抒怀,写出花品,反映出人品,内外兼修的桂花亦是词人自况。
2.请结合诗句,分析概括桂花值得“嫉妒”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八咏楼【注】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D.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
E.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2.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0-05-20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晓梦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梦随疏钟”中的“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飘飘欲仙,梦见仙人,衔接自然。
B.“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天衣无缝地化用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把在梦境中与仙人们在一起的兴奋愉悦之情尽情展现。
C.“翩翩坐上客”带出意妙、语佳、思捷、手巧,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D.“何必”一词流露出作者对神仙生活的羡慕,此处以感想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的描写,化虚为实,使诗意更为紧凑。
2.李清照《晓梦》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命意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21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行香子·天与秋光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①行香子,词牌名。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1.“凄凄惶惶”四字让人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         ”句。
2.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
3.探究本词的语言特点。
2021-08-07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