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55 题号:114341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根据2017年4月腾讯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否认。《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天津蓟州区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游《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与身份。比如,游戏中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的定义是: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新的定位,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全然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沉溺其中让孩子过度消耗精神与身体。
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国际传播研究要从内涵维度、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建构策略等方面深化中国形象研究。

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深挖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

材料二:

陈贝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由她主持的“扶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在香港和内地广受好评,这部纪录片成本很低,摄制团队仅有5人,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制作者在地域选择上很成功。他们从精准扶贫政策入手,挑选了最有特色、港人最少接触的主题,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然后根据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脱贫地区,且尽量展现各地不同的地貌风光。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国家的脱贫奇迹,更有各地令人惊叹的壮美山河。

“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密不可分。《无穷之路》的制作者说,脱贫最大的受益人是普通老百姓,因此他们尽量选择一线村民作为受访者,这些村民朴实的讲述是扶贫工作最有力的见证和回应。为了承诺坚守近40年的“溜索医生”邓前堆,《山海情》中“马得福”的原型谢兴昌,带领乡亲致富、为妇女争取权益的佤族咖啡农叶萍……他们的善良和奉献、勤劳和拼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构成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底色。

主持人陈贝儿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她的采访像聊家常,她态度真诚,说话接地气,访谈有人情味儿,当地人很自然地向她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最打动受访者和观众的,是陈贝儿及摄制组脚踏实地的真实体验。《无穷之路》之所以能感动无数观众,包括部分过去对内地有偏见的港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是港人亲自去看、亲自去听、亲自见证的扶贫记录。在3个月的时间里,摄制组辗转数千里,跨越6个省份,深入探访了十几个曾深度贫困落后的地区。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陈贝儿攀爬四川“悬崖村”1500米钢梯时的颤抖、在云南海索渡怒江时的惊惧、在宁夏荒漠戈壁上“吃沙”的狼狈……她真实自然的感受和反应会观众瞬间“代入”,更体会到扶贫的艰难和意义。

(摘编自流景《〈无穷之路〉:令港人重新认识祖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飞跃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家形象传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B.新媒体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它淡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让传播更加快捷、多样。
C.不同媒体类型有不同的叙事资质,多模态叙事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模态的不同资质,打破言语交流媒介的绝对支配地位。
D.陈贝儿以平实的语言风格,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在与百姓的亲切交流中表达最真实的感受,让《无穷之路》极具共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既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冲击,也丰富了它们的传播模式;既给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B.根据尚克和艾贝尔森的观点,叙事非常重要,讲述中国故事就是在构建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
C.我们要打破中国媒体海外布局,借力海外媒体宣传中国,让更多的外国人为中国故事代言,让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
D.《无穷之路》既聚焦了政治热点,又以平视的角度观察生活,这样的讲述方式赢得了香港、内地观众的理解、信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电视直播,以虚拟影像与场景演员表演互动的方式,展现中国的力量,演绎中华文化之美。
B.孔子学院自2004年创办,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0万余场,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C.纪录片《巍巍长白山》通过独特视角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每一方地域特色,探讨文化积淀,宣传吉林文化。
D.《做客中国》节目,邀请三位外国主持人做客中国乡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讲述中国乡村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紧紧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的。
5.实验中学团委拟开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讨活动,并希望你能以《无穷之路》为例来发表演说。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发言要点。
2022-12-24更新 | 1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悉,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爱心暑托班”于7月5日开班,至8月13日结束。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共开设办班点543个,其中学校场地办班407个,实现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惠及学生近4万人次。

不仅在上海,“暑期托管”在全国多地都成了热词。教育部7月初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通知下发后,多地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并实施托管方案。做手工、看电影、玩游戏、体验艺术……今年暑假,四川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园内充满欢声笑语。这是该校首次开设暑期托管班,除了辅导作业外,还开设体育、话剧等课程。参加托管班的近200名小学生大多来自双职工家庭,托管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收费标准每人每天39元。

除利用学校教学场地之外,成都积极盘活青少年宫、社区、园区等各类场地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为丰富课程内容,教育、文明办等部门联动,统筹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

事实上,在今年教育部发文鼓励兴办暑期托管班之前,已有多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实践活动。成都市武侯区则早就组织了暑期公益托管,至今已持续10年。今年辖区里的30个社区为6岁至12岁青少年提供为期4周的托管服务,费用全免。暑期公益托管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支持,按每名学生100元的标准拨付,并为志愿者提供交通补贴、购买青少年人生意外保险等。

为了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课程,多地教育部门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精心设计课程。以三亚吉阳区为例,5年来暑期公益课堂内容不断丰富,从2017年的7门课程增加至今年的16门课程,涵盖书法科技、美术、足球、音乐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据介绍,参与三亚吉阳区托管服务的志愿者主要是“候鸟”老人、在校大学生、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力。学校主要提供教学场地,志愿者服务费、餐费、水电费、意外伤害险等均由当地财政承担。

(摘编自余俊杰、吴振东、吴晓颖赵叶苹、顾小立《让暑期学生看护“不再难”——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成效显著》)

材料二:

对于众多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托管无疑是个好消息。往常每到寒暑假,父母们要么把孩子送给老人看管,要么只能送到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校外培训或托管机构,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要担心机构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解决家长痛点的政策创新,官方开展暑期托管被寄予厚望。

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是一件民生好事,关键是如何把好事办好。让孩子们度过一段轻松愉快而又有意义、有营养的时光,是假期的应有之义。高质量的暑期托管服务不是简单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而应彰显趣味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体现交互性,在灵活自主的交往中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倡导综合性,突破学科、教室、校园壁垒,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暑期托管是新生事物,要在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和师生需求,逐渐探索形成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经验和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家长们更放心、孩子们更开心。

(摘编自胡浩《暑期托管要“健康+”,不要“学期+”!》,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爱心暑托班”历时一个多月,惠及近4万学生,开设办班点五百多个,主要利用学校场地资源。
B.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今年暑假首次开设暑期托管班,除辅导作业外,还开设了话剧、体育等课程,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C.成都市武侯区开展暑期公益托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武侯区今年又投入大量资金为辖区几十个社区特定年龄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D.三亚吉阳区暑期公益课程已多达16门,涵盖书法、科技、音体美等多个方面的校本课程,托管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暑期托管”在全国多地成了热词,因为这一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
B.政府开办的暑期托管班,被寄予厚望,可以整治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校外培训或托管机构,最终使它们消失。
C.暑期托管服务说是新鲜事物,但有的地市在10年前或5年前就已启动,还给了孩子们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
D.教育部发通知,提出高质量的托管服务应彰显趣味性,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3.为了做好“暑期托管”工作,各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10-18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那么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

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则除了语言以外,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言就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以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概念。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节奏是富于跳跃感的,它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我们日常语言中所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有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省略掉这些字因此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比方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古典诗歌的语言离开散文越来越远,这就是“诗化”的过程。诗化而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成熟。

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但启发既不是止境,更不是胶柱鼓瑟。一切烦琐的技巧上形式上的讲求,都往往只会把诗歌引入歧途。艺术上的借鉴近于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好像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语言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少新诗的作者因此往往写着写着就放下新诗,停下来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材料二

光明智库:谈到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网友们最集中的主张有两种:一是跳出“曲高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坚持与时代同步。对此,您怎么看?

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但由于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这种探索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当然,形式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在这方面,盛唐诗的经验值得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来的,首先是强调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希望诗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他用自己的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统一的可行性。

康震:如果把古典诗词比作一个优盘,那么它便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都聚合保存了起来。普通百姓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有困难,而读一些语言浅显、内涵深刻的诗词就容易些。诗词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进行了充分表达。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深切的体会。

余江: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近年来涌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篇章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个学校、机构等对优秀诗词作品的品读、诵读等,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小说、戏剧的组成要素相比,诗歌只有语言,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
B.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即使在写作时没有分行,也有利于摆脱散文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C.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
D.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证明,要努力探索出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诗歌形式,这就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在语言上有了很大发展;而新诗如果想完全舍弃“的”字,还很难做到。
B.借鉴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有助于促进新诗的成熟和发展,但是新诗作者不能使用现成的语言。
C.对普通百姓而言,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读起来有困难,而一些古典诗词语言浅显、内涵深刻,容易被接受。
D.《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诗歌语言飞跃性”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东篱采菊写到南山,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朝夕与共的,但此时的南山倏然映入眼帘,如同初次相会,因而别有天地。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山本来就在那里,本来也是青的。但似乎在曲声完了时,山峰才宛然在目,让人觉得格外地青,从听觉到视觉。
C.“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山水本来就是绿的,但在这“欸乃一声”中,这绿色就仿佛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感觉中出现,绿得不同寻常。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两句不能分开理解,“当窗理云鬓”应“对镜”,“对镜帖花黄”也要“当窗”,表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身的兴奋之情。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请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中华诗词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2021-07-21更新 | 1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